想法

远离大自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欧阳甘露扶苍山清露改善睡眠

信息发达、更“好”的生活被不断广而告之的今日,我们习惯性地想要更多,不满于现状,开始期待未来并在潜意识里将这种期待直接转为默认,默认一切本该更好。

认为在公司上班工资肯定是按年度要涨的,认为孩子的听话而且成绩好的,认为房子是会越来越大的,认为财富是积累的越来也多的……

这一切认为所形成的愿力在放大以后让人无法回头。于是开始出现更细致更高端的需求,就像工业时代的分工一样,我们的事业不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是流水线中的一个简单环节。我们的精神也越来越细,我们开始执着于一些在农业时代甚至是石器时代不可思议的细节、只着眼于这些细节,完全不记得我们还有整个人生,或者说为了这些细节可以无所谓人生。所以在学生时代,你可能会遇见一个姑娘因为无法容忍鼻子上有一点黑头,然后想尽办法歼灭黑头,就算有人告诉她你这么阳光这么好看,这一点黑头真的无所谓。她也不会相信,最后因为种种过度操作变成了过敏脸,鼻子的毛孔也变粗大。

种种单一的欲望让人生变得执着,变成执念,直至钻成牛角尖。当现实出现和我们某一项期待不符的时候我们开始无法承担这一切。

对孩子开始极度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忘记孩子是个人,是个需要长大的人,心里只有一件事,让孩子某一方面好。最典型的是学习成绩好,无论是吃过高学历甜头或者是尝过低学历苦头的人空前统一,唯恐落后于人;有少部分家长会“脱俗”,他们期待的是另外一些事情,但无论期待的是什么,一旦孩子不肯听从或者无法达到要求便是家庭的悲剧。

从山林进入村落,从村落进入城市,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抛弃大地的背后,是我们逐渐失去人类的来自大自然的本能。

比如母亲的本能。这个地球从未有过一种生物需要学习如何当母亲,但当下给新手妈妈的培训无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新手妈妈们已经达到了不看书不听课不会带孩子的程度,就算她会,也不敢会。

注:这里的母亲,仅仅是指照顾新生儿的成长,与教育无关,与知识学历等等均无关。

比如活着的本能。生命的诞生是为了活着,蝼蚁尚且偷生,活着是最起码的本能。但人类有能力自杀,而且在越来越多地干预着动物的生活,促成动物的“自杀”并为之高唱赞歌,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这个能力,一开始是因为极端的状况自杀,比如舍身取义、比如极度痛苦的因病自杀,后来是因为一些越来越细微的事情开始放弃求生、直至自杀。总之当一个人觉得他的痛苦远超过了他的希望或者资源的时候就会试图自杀。悲哀的是所谓痛苦是极其主观的意识。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人自杀,比如失业、比如破产、比如成绩不好、比如和朋友发生口角。这一切原因必然痛苦的,但我们人类开始越来越无法承受所谓痛苦,正在变成趋势。对,就是这种趋势:人类所“觉得”的极度痛苦,和他作为生命体应该承受的重量越来越不匹配。

比如人类身体自我疗愈的本能。这个本能正在被失去,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大多阳气不足、百病丛生,而悲哀的是我们一无所知,反而因为所谓医疗越来越“发达”而洋洋自得。

比如交往的本能。人类一开始是群居生活,但在城市这个奇怪的大群居的假象里,是人类的越来越孤僻化。我们开始对世界或者自己开始失去警觉和包容,更多本该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把自己关在某个区域,衡量得失、拒绝往来,需要群居的本能又让人们痛苦不堪。

比如……

回归大自然,或许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溯本求源,中国的古中医、庄老道家、佛学等文化底蕴会是我们极大的依仗。然而这些都在被抛弃、攻击、远离。

若干年后回首,或许我们只能感叹:一切事情的发生,是因为它们终将发生。

远离大自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