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

“我为自己有一张充满欲望的脸而骄傲”

2018-09-06  本文已影响3人  黄油猫社BBC

前不久,腾讯视频的“星空演讲”以“女性的力量”为收官专题,邀请来李银河、姚晨、惠若琪、辛芷蕾、孟美歧和梁鸿这六位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与观众分享她们各自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人从中体会有关女性的思辩与力量。

 

这其中,辛芷蕾以“我为自己有一张充满欲望的脸而骄傲”为演讲主题第一个登场,坦诚了作为演员的九年时光里,她在爱情、事业、亲情与金钱上的欲望,大方地接受网友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一个将野心与欲望写在脸上的人。”

01


大多数人是通过去年《演员的诞生》这档综艺认识辛芷蕾的,节目上的她与舒畅搭戏,在采访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傲气:“我没觉得她演得比我好。”而后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表明:我想红。引来一票网友的口诛笔伐。

加上一张天然不好亲近的脸,人们把她视为一个“孤傲又野心勃勃”的女人。

但是曾经的辛芷蕾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在没有戏拍的三四年里,她看了许多宗教类的书籍,“反正最后每个人都会死,我为什么要那么努力?”那段时间的她随意对待试镜,日益虚无起来,“我甚至觉得连‘意义’这两个字都没有意义。”她悲观地说。

 

这样的状态并没有让她快乐起来,生活变得如同一潭死水,她在其中挣扎浮沉,直到被一个前辈的话点醒,“你说你什么都不想要,那你告诉我你拥有什么呢?你不过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

醍醐灌顶般,她一下子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此前所有的“淡泊”其实都是给失败找的借口而已。

 

怎么可能没有欲望呢?她对梦想有欲望,要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演员;对爱情有欲望,曾经为了想要的爱情勇敢地去表白;对金钱有欲望,没有给临终的爸爸买一台电脑成为了她的缺憾。

 

她开始直视自己的欲望,为了争取喜欢的角色,她当着一众试镜女演员的面,对导演表达强烈的意愿:这个剧我一定要演。哪怕遭到同行的侧目,哪怕到最后只能无力地争取:我真的特别合适。她都没有退缩半分,直到数天后,接到了剧组的试妆通知。

但之后她的演员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每个角色都要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试镜才争取到手,包括在今年播出的《如懿传》中饰演的“嘉贵人”一角,也是她试镜了5次之后得到的。

 

她再也不说自己不想要,但是这样的她反而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仅事业之路越走越好,直至在《演员的诞生》上被更多人看见,而且积攒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在舞台上坚定地说着“为自己的欲望而骄傲”的辛芷蕾,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



02

欲望和野心是梦想的助推剂,大声说出来没什么好羞耻的,但是我们的社会似乎并不怎么宽容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当这样的声音来自女性。

小时候老师要我们说梦想时,如果一个男生说他想成为一个“总裁”或者“科学家”,大人们会夸他志存高远,但如果是女生说出这样的回答,他们往往轻声一笑,并不予以认同。

 

男性想买一辆“劳斯莱斯”,我们会认为他“积极进取”,女性想买一个LV包包,我们则认为她“爱慕虚荣”

 

男性在职场上、会议上,讲演上侃侃而谈,我们认为他“举手投足都是成熟风范”,如果是女性,我们则认为她“太过高调,姿态不够谦逊”

 

男性若展露自己的野心,我们说他“将来绝非池中之物”,若是女性,我们说她“将来可了不得”。

总之,在外“叱咤风云”是男性的事情,女性最好在家“无欲无求”,从旧时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到今天的“女孩子家,成何体统”,其实都是这种社会期待的表现形式。

 

这样的性别期待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了什么结果呢?

 

据《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里,女性中高层管理者的占比只有13.67%,其余皆为男性。

 

女性在职场晋升上存在明显的“玻璃天花板”。

 

但这是因为女不如男吗?是因为女性的领导力天然比男性弱吗?

 

李银河在演讲上也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如男性,因此大学从来不招女性。有一次一个学者在会议上提出建议“要不试着招些女学生?”引来在座的人哄堂大笑,他们都把这当成无稽之谈。


可是事实如何呢?目前发达国家男女大学生的比例都接近1:1,甚至在一些专业上,学校要降低对男性的录取分数线,因为女性的分数普遍较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男女比例的大致均衡。

 

由此可见,无论是“女性的逻辑能力不如男性”,还是“女性的领导能力不如男性”,都只是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歧视。

 

这种歧视也间接导致了社会对“女性的欲望或野心”表示鄙夷与打压,直到女性自身也认为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如男性的。调查同样显示,女性在晋升上的时间比男性更久,意愿比男性更弱,而她们在职场上的自信心也普遍没有男性高。



03


凡事都是可以追溯因果的,从人们对“野心太盛”的女性心生不满,到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玻璃天花板”,都指向了一个症结:“两性刻板印象的病灶”不除不行。

 

这也是李银河老师在节目里演讲的主题: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

 

是的,对女性的歧视在另一方面也是对男性的歧视。

当我们的社会上出现“女强人”时,相应地会出现“软饭男”的称谓;

出现“女汉子”时,同样伴随“娘娘腔”的身影;

出现“女司机”时,好吧这个就是赤裸裸对女性的偏见。

社会对女性的期许是“在家相夫教子即是完满的一生”时,也认为“男性在家相妻教子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我们对女性展示出的男性特质表示不解时,对男性的女性特质感到的则是厌恶。

 

就在9月1号央视举办的《开学第一课》中,因为节目请来乐华七子,便引起了家长网友的炮轰:“毫无阳刚之气”、“干脆叫娘炮第一季得了”


 

他们振振有词,作为一档面向孩子的节目,这些打着粉画着眼线的“小鲜肉”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审美,使得他们日后变得“阴柔”、“没有男子气概”,我们莫不如去看篮球比赛。

 

看,我们光是对待男性“化妆”就已经如临洪水猛兽了,如果一个男性真的展露“女性化”姿态,我想我们的舆论攻击就足以把他摧毁。

 

男性同样身处“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中,不得自由。因为这样的社会期待,从小他们就被要求坚强,不能喜欢粉色,不能玩洋娃娃这种女孩才会玩的玩具,长大后则被要求在职业上有所作为,要顶天立地,要能扛住生活的压力。

 

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不可不谓是“沉重的负担”。

但是这些社会的规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它只会限制孩子的自然生长,男性要“阳刚”,女性要“温柔”,这些难道是不辩自明的真理,以致于我们甚至不需要讨论,就边缘化这群人吗?

 

不,不是的。这些声音和许许多多旧时代的陋习一样,是需要破除的,在今天这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世界里,它是藩篱,是亟待推倒的偏见之墙,毫无存在的道理。

 

而且于我私心而言,我宁愿看见男性化妆,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也不愿意看见一个个油头青年穿着大裤衩招摇过市。追求美,不只是女生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啊,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呢?(此处应有范湉湉式怒吼!)

 

最后像李银河老师说的那样,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那时的我们,有欲望无所谓展露,有野心无所谓昭彰,有个性无所谓压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