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儒释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

《传心法要》体悟(2)

2019-08-08  本文已影响4人  明空如月_QD

《传心法要》体悟(2)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山断祭禅师传心法要》。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

上一次我们分享了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的第一段,说到[息念忘虑,佛自现前],也就是说,当我们内心的念头和思虑消散了之后,那个明明朗朗的本心,即可自然地呈现出来。

此心即是佛,当下呈现的这个离于任何相、无法用任何语言去描述的[心],即是佛——自性本心。

佛即是众生,其实不管是佛还是众生,皆是此心,对于此心能明白地了悟即名之为佛,对于此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悟而被幻象所迷即名之为众生。

为众生时此心不减,当我们被自心的幻象所迷惑时,真心并没有减少;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当我们通过修行彻悟自心本性、彻见自心真面之时,此心也没有任何的增加;

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自性本心具足觉性,本自具足一切功能和一切可能性,在六祖坛经中被称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经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一切万象,所有的一切功能作用,皆是自性本心的觉性作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一种功能,任何一种见闻觉知之性以及所有的智慧,包括所有一切诸佛的智慧,同样具足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本心之中。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自性本心随顺不同的因缘而生起不同的作用,觉性随顺因缘而产生不同的功德妙用,这即是遇缘即施,缘息即寂。当因缘条件消散了之后,所有一切现象以及觉性的功能作用,也就同时消融于自性本心之中,本心本自空寂,遇缘而生的各种现象,其实在现象产生的当下其性亦空亦寂,那么,诸相、诸缘消散了之后就更能够清晰地呈现出自性本心本体的空寂。而这个[遇缘即施,缘息即寂的空性之心、空性之性,当我们认知到它,觉悟到它,体证到它,在自己的内心中让这种自性本心的光明性德展现出来的时候,即名之为佛。

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如果说我们不相信这个本自空寂又能随缘而生起各种作用的空灵空寂之心就是诸佛的法身,就是诸佛的本体,就是诸佛的本性,而希望执着于各种名相概念以及对各种感官功能、神通变化的追求中去寻找什么是真佛,那么,这就是一种妄想,与真正的大道是完全相背离的,永远无法见道、见佛。就像我们曾经多次举过的一个比喻一样,心体如镜,而各种现象则如镜中之影,如果我们想在镜中之影中找到那个镜子的本体,那么无论你在这个镜中之影中如何去寻找,都是一种妄想,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只有离于幻相而归于镜子的本体,最终才能见到我们的真心。

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所以说,心、佛、众生,本自一体,本无二致,究其根本皆是空性之体,皆是空性之心。

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此空寂之心,本自清净,本自光明,本自具足觉性,此觉性亦称为明性。心之觉性无生无灭,自明、自净,离于一切相,超越一切二元分别,超越时间相和空间相,自在、永恒。对于此心的真性,唯有自心契入之,自心体证之,非语言之可到。为指引未悟学人,不得不强言比喻——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就像我们在晴天的时候所看到的无云的天空一样,无云的天空,既明亦净,但同时这种明净又没有任何一种形象,它离于一切色受想行识,离于任何的形象和概念。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当我们不能认知本自清净的自心本体——当下就是佛,当下就是诸佛的法身,当下就是空性,当下就是觉性,当下就是空性与觉性本自一体的那个超越概念的真心,如果我们当下认知不到它,却在我们心里起一个念头去寻找的话,那么这一念之动就是妄想,已经遮蔽了真心,已经被念头所染,就无法见到自心的真相了。当下即是,动念即乖,起心寻找,已成妄想。不管你找到的是什么,都不是真心,如果你因此而陷入到了各种现象之中,认假为真,执幻为实,则已落魔网,更何谈觉悟。

无始以来无著相佛,所有的佛皆离相、离幻,彻底离于所有的幻,彻底离于所有的相,直到再无可离,剩下那个超越一切幻相的空性之心赤裸显露,自觉、自悟,自证、自明,了无疑惑,才是觉醒。

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这是禅宗见地的殊胜之处,在禅宗看来无次第佛,不管是众生、菩萨还是佛,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修行阶段,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在任何一个地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他生命的当下,那个本体、本性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说见到那个本体、本性就见到了佛。那个本体、本性,其自体、自性就是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无来无去、无垢无净的佛性,而想通过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就变成了次第,其实,六度万行是为了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消除我们内心各种贪嗔痴慢疑的障碍,扫除各种阻挡我们看见自心真性的乌云,而最终见到的那个乌云背后一直皆在从来就没有任何改变过的天空。当然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看,在不同厚度的乌云遮挡在眼前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呈现在我们视线里的样子,是有区别的,如果乌云很浓重,那你根本就看不到天空,如果云层比较薄,那你就会看到有薄云的天空,如果这些云彩有很多的色彩,那你还可以看到七彩的天空,但只有当所有的乌云、彩云、云朵全部消散了之后,你才见到了天空的真容。而即使如此,在禅宗看来,不管那个乌云如何呈现,在乌云背后的那个宁静的、空寂的、离于一切现象的天空,从来就没有任何的差别。所以禅宗就重在引导学人直接于生命的当下去体悟那个超越一切现象、不被一切乌云所遮挡的、无来无去的佛性。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对于自性本心而言,因为祂本自离于一切相,祂是绝对的空性,又是绝对的觉性,而这个绝对又离于一切二元,所以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去描述祂的时候,这样的语言仅仅是一种指引,不要把它落到概念里去理解,而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心在自己的心中深入地去体悟。由于此心本自空寂、本自离相、本自没有任何的实质,但同时又具足一切万德,能生万法,而祂所生出来的所有一切法其性皆是无常,其性皆是无我,所以究竟上而言,所有一切万法都是显现在真心之中的幻影,就像镜中之影,就像水中之月,真心之体了不可得,所生万法亦了不可得,其性如是。对于我们的生命,只有这个离于一切相的空性之心,才是我们生命的本真,才是我们生命中的真佛,而这个真佛从来就没有变过。

所以说,佛与众生,一心无异。亘古以来,亿万劫以来,佛与众生一心无异,所以说,从根本上而言,一切生命的真相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其心当下即是佛,别无二致。只是由于有的生命不能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相,而被各种内心的现象、被觉性所现的各种现象所迷,即称为众生。当这种迷惑消散了,见到了自心的真相,即名为佛。

所以说,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就像云彩背后的那个天空一样,没有任何的杂染,也无所谓生灭,更无所谓毁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就像在晴天的时候,天空一片晴朗,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天空以及大地都是光明的,但其实虚空本身并没有增添光明;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就像太阳落山了之后,黑夜降临,整个虚空看起来是黑暗的,但其实在虚空中并没有增加任何一丝一毫的黑暗,对于虚空本身而言,那只是阳光的生灭二相而已;

明暗之境自相陵夺,当光明照进来的时候,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黑暗就自然的消散,当太阳隐去的时候,这种暗得像黑暗的相就自然的产生;

虚空之性廓然不变,虚空是所有一切相的背景,是所有一切相的见证者,不被任何相所改变,虚空之性,如如不动;

佛及众生心亦如此,真心同样就像作者所举的这个比喻一样,太阳的升起和隐没对于天空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改变,觉悟和迷惑对于自心本体的真性来说,同样没有任何的改变,你觉悟之前,迷惑之时,心是空性的,是无生无灭的,是觉性具足的,你觉悟了之后,心同样是空性的,同样是无生无灭的,同样是觉性具足的,所以说,佛与众生的区别不在于自性本心的区别,而在于对于此心的真性和真相是否了悟,以及在是否了悟的不同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生命境界,就体现了佛与众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佛——已经彻底了悟了自心真相的生命,这种了悟不仅仅是一种道理上的明白,更重要的是一种生命的体征和实证,也就是说,这种了悟直接体现在鲜活的生命境界上——一个圆满的觉悟者时时刻刻都安住在这个本自具足的真心里,他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他。所以对于这样的生命而言,生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轮回,因为他已离于所有的生灭相,而与那个无生无灭的本性完全地合一,而众生就是因为对于自心无生无灭的本性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被自心所生的各种幻象所迷,就像一个人沉浸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游戏里面,把这个游戏当成了真实,一场接一场的演下去,永远不知道停下来,这就被称为轮回。所有的烦恼、痛苦、爱恨情仇、功名利禄、生老病死都是这个游戏中的故事,都是这个游戏中的场景,而对于已经彻底明白自心真性的人,对于始终安住在自心真性中的人,所有的这些游戏的场景就变成了镜中的幻影,变成了水中的月影,变成了我们在电影院中看到的那个荧幕上的光影,虽然鲜活,却毕竟空幻。而自己的心再也不会被各种幻象所迷惑,不会被其所转,从而真正成了自心的主人,从此获得了生命最究竟的自由和解脱。而当即使如生死这样深刻的幻相也依然不能导致生命的迷惑,依然可以清醒地视其为镜中花水中月,依然可以清醒的看着它来看着它走,就像看着一场电影一样,那么这时就真实的超越了生死。

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