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小事,为什么想要做好却那么难?
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第二天,放学后,我带他去洗手。小朋友一边把我拧开的水龙头关小,一边对我说,“老师说了,水不要开太大。”
我一怔,先是惊喜,对这个爱玩水的小朋友来说,“水不要开太大”这句话,我对他不知说了几百遍,一点儿效果都没有。随后又有点愧疚,我天天在家喊口号,要节约用水用电。看到有人用长流水刷牙洗脸洗衣服,水龙头滴答滴答漏水,没有人的房间亮着灯吹着空调,心里就特别难受。但是,我自己的所作所为呢?真的就像我的所思所想一样,真正做到节约水电了吗?
好像并不是呢。
家里的隔夜水都是直接倒掉,其实可以倒在盆里洗衣服啊;
冲马桶的水,也习惯性的按大用水量的按键,如果用小按键,可以节省一半的水量呢;
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清洗拖把的最后一道水会留着冲厕所,可我嫌麻烦,往往都直接倒掉了;
我经常责怪老公,没有随手关灯关空调。但是总有那么一两次回到家,发现自己也没有关灯关空调......
节约水电,听上去很简单吧,但我的思想觉悟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一个刚上宝宝班的小朋友呢,这可如何是好?!
图片来自网络
上周写了一篇关于整理的文章,其中有一张配图,细心的小伙伴指出,“垃圾处理时,如果能顺手分类一下就完美啦。”
我一顿,反思起来:在厦门提倡垃圾分类以来,我一直提醒自己处理垃圾的时候要记得分类。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也鼓励他自己将垃圾丢到正确的垃圾桶里。可其实,连我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弄不清楚,有些垃圾究竟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虽然我们在小G家整理的时候,还没有推广垃圾分类的概念,但若是将日程提到现在,我也未必能做得更好呢。
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怎么分?
用过的纸巾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
快递纸箱仍旧直接丢在过道里等着保洁收走。
废旧电池有没有全部送到楼下的回收箱呢?
垃圾分类,看起来也没那么难啊,但是,我们真的能时时处处都做得恰到好处吗?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骑小黄车的次数特别多。到了目的地,发现停车的地方要么不好找,要么和自己要去的地方有距离。怎么办呢?别人停哪儿我就停哪儿呗。
在骑车之前,我经常看到各处的小黄车:堵路的,占道的,占为已用的,缺胳膊少腿的,倒地上站不起来的......我总是哼着鼻子在心里念叨:怎么这么没素质呀,自行车要停放在专门的停靠点,这都不知道吗?!
当我拿手机刷二维码的时候,就被提醒了:要把车辆停在白线内,不得乱停乱放。但是......“周围没有标识啊,我就停这辆车旁边吧,反正也没占道,别人不也停这儿了吗。”
“白线划得那么远啊,骑过去再走过来,时间就来不及了。”
文明停车,感觉也不是难事儿啊,我也觉得自己素质还蛮高的,这种事谁做不到啊,可还是五十步笑百步了不是吗?
当然,我也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安慰:
“我们能用多少水啊?你没看老家的人,用水都是哗哗的,我们这样省,能省多少?”
“垃圾分类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细分,而且清洁工收垃圾的时候,管你可回收不可回收,都是混到一起一股脑儿拉走的。”
“骑小黄车就是为了方便啊,如果为了停车搞得那么麻烦,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不是这么算的呢亲~~~
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假设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来说,就有一亿多的人在行动。一亿多人下意识省出来的水电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有十分之二,十分之三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使这个比例上升,要知道,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垃圾分类的条款是很不完善,但只有我们行动起来了,才能加速它的完善。
小黄车停车是会耽误时间,但开着车排队去医院,去商场,甚至在高峰期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我们不也要乖乖遵守规则吗?相比起开车要等待的时间,把“小黄”领到白线以内的家里实在算不上是一件麻烦的事吧。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说一个有点偏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抱着小朋友乘公交车,车上人多,没有位置了,车上大多数都是老人家。身边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把位置让出来给我坐,我连说,“不用不用,我们很快就到了。”推让间,后方一位阿姨注意到了,起身叫我过去,我连忙摆手。再后座的阿姨也看到了,也站起来招呼我过去......隔着车上站立的乘客,却隔不住阿姨的热情和体贴。此时的我,仿佛还是家里那个扎着羊角辫的黄毛丫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后,我身边这位阿姨实在不忍心看我抱着孩子在车上摇晃,坚决起身向车尾走去,把座位让给我了。
“阿姨阿姨,我只有两站路,真的......很快......就到了......”
我和这些阿姨一样,都属于公交车上应该被让座的“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儿的人士。”但是,当我抱着孩子坐在红色爱心椅子上的时候,却从未考虑过,身边的老人家是不是比我更需要这个位子呢?
我在厦门这个美丽的滨海小城度过了前半生将近一半的光景。在这里,肆无忌惮地享受了其他城市鲜有的温情。
我愿意,从这些简简单单的小事做起,把我享受过的温情传播出去。
生活中没有小事,
每一件事都是值得思考的大事。
生活需要认真思考,
也值得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