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无现金”社会,Are you ready?
在千呼万唤中,支付宝“无现金城市周”活动在今天正式开始。
奖励金 + 抽黄金 + 每日抽奖
在过去两年的中国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的惠民活动不可谓不丰厚。
其实,早在今年2月支付宝就号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它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隔三差五就会给你推送一条极具紧迫感的信息“距离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XXXX天”,就像当年天安门前树立的奥运会倒计时钟一样。
独角戏何趣之有?支付宝的死对头微信支付也推出相应的“无现金”活动。
鼓励金 + 小程序加成
不一样的玩法,同样诱人的优惠。
对此,一周君只想默默地说:
干嘛跟钱较劲
两家在挣啥
一周君翻看了一下日历,已经是2017年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都好几岁了。目前可以开发的用户市场,两家已经开发殆尽了,已经9成的市场份额,还要咋的!
潜在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就一周君身边的同学而言,很少有只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基本上在两家都有账号。毕竟两家各有优势,选边站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剁手之时还多有不便,何苦呢?
而那些由于年龄、观念等因素至今还没有体验两家服务的用户,想靠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上车”,基本是不可能的。拿一周君自己的亲人举例,都不必说爷爷奶奶那辈人不用,连我父母都不用。
支付宝和微信的补贴大战,其实只是在存量市场里把用户搬过来搬过去而已。他们心知肚明,靠优惠很难建立用户忠诚度,但该烧的钱还得烧。
“无现金”何时实现
支付宝君说:“再等1698天!”
苍了个天,请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央行行长都不敢这么说吧。好歹我们全面奔小康的日子都没这么精确呀!
不得不说,从古代沉重的货币到纸币,再到各种卡,直至当代的移动支付,“无现金”是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件事你们不做,其他人也会做。
支付宝和微信的确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无现金”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用了移动支付的用户越来越体会到其便捷之处。
移动支付正在渗透越来越多的领域,一周君今天惊奇地发现,支付宝支持添加青岛的公交卡啦。这个服务应该推出有一段时间了,至少一个月吧。因为当时一周君乘坐某班公交,发现车上就有扫电子公交卡的设备,看来一周君OUT了。
刚上网查了下,有一些城市至少去年就支持电子的公交卡了。在青岛,尽管目前仅支持少部分公交线路,但相比于一些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要从硬件入手,解决手机刷公交的问题,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国民应用解决起来要容易得多,至少不需要用户更换手机。
公交市场算是移动支付推进很晚的市场了。
移动支付正在向几乎所有领域渗透。一周君目前在学校以及周围活动,完全不需要现金,最常用的两张卡是校园一卡通和公交卡。学校食堂的很多小店也慢慢开始支持移动支付,据了解,我们学校的食堂还算比较保守的。但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刷饭卡的确比支付宝扫码支付来的快,相信这种速度上的差别将越来越小,移动支付的便捷将是其很大的优势。一周君也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公交卡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无现金”的移动支付形势大好,那“无现金”社会何时到来,我很难想象竟然有人敢给出答案,有马云粑粑撑腰还真是有恃无恐呀。反正一周君绝不相信还有1698天,这说的也忒精确了吧,你信吗?
而且,一周君觉得“无现金”社会应该有个指标,比如说,移动支付的使用率达到多少多少,可以视为进入“无现金”社会,类似这样的指标。当然,这样重要的指标应该由国家来确定吧。
1698天,一周君算了一下,大概4.6年,按照支付宝君的设想,大约到2022年初,可以实现某个指标下的“无现金”社会,一周君对此不发表评论,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无现金”伤害了谁?
2014年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正酣,马云说因为的士司机享有打车软件们的补贴优惠,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利益受到了很大伤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了。
今天下午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无现金”化对城市中老年人的影响。
有的老人带着子女同行,有的则只好付现金给其他顾客,再由其他顾客帮助用盒马鲜生App结账付款。在年轻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几个操作步骤,对老人来说简直是重新学一门生活技能。移动支付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体系范畴。
看完这篇文章,自己沉思了一会。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我们这些年轻人看来无限美好的移动支付,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们的眼里,是一道道的门槛、歧视和障碍。
假如2022年全社会实现“无现金”化,哪部分人变得不方便了?还是举一周君自己的例子。父母估计狠狠心,咬咬牙,按个软件绑个卡,也就被迫“上车”,可能还会发现车上很舒适,沿途的风景也不错。但我的爷爷奶奶那辈人,肯定融入不了:奶奶不识字,爷爷识字但也好不到哪去,更重要的是年龄问题。
考虑到村庄的“无现金”推进会比较慢,可能对自己的家人影响不大。
但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受到影响,但那数量大却相对小众人群注定阻止不了“无现金”化这一历史趋势,更何况这其中有商业利益的驱使。‘
我一度有点杞人忧天。
转念想到了智能手机普及的这几年,家里的固话撤掉,爷爷奶奶不得不使用移动电话,当时的市场上的功能机并没有消失,更多的厂商为老年人推出所谓的老人机,爷爷奶奶也用起了手机。
作为孙子的我义不容辞地当起了老师。从充电开始教,坦白讲,他们学起来真的很慢,一开始基本是边教边忘,好不容易学会了简单的操作,由于手机不耐用,过几个月又得换新的,一些操作又得重新学。但这几年下来,他们也适应了手机,尽管只会接电话,拨打3、5个亲人的电话,(由于怕他们弄混,连如何挂断都没教给他们。)但无论如何,他们适应了从固化到移动电话的过渡,很令人欣慰。
不得不说,手机厂商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为老年人定制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人们的学习难度。
想到这个成功过渡的例子,我又乐观了。面对这个存量的市场,一定有厂商推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加上子女们的耐心指导,这个过渡也许并没有那么难!
好在,移动支付的提供商们也没有太激进。
作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领先者的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率先发出公开信呼吁:“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被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我们提倡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机会,也包括了每个人在支付选择上的平等。”这已与两年前马云对现金的态度有所不同。
现在,支付宝认为“无现金”不是要“消灭现金”。
愿移动支付,让更多人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