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心情随笔读书

愿我们在乎每一个来龙和去脉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13人  Andylee

在最高之处,天空还没有名字,

在最低之处,大地也未被赋予名字,

只有阿卜苏(淡水)和提阿马特(咸水)生出了一切。

所有的一切都浑然一体浸没在水中,

没有密集的芦苇滩,

也看不到甘蔗田,

这时候,众神还未出现,既无名号也无命运。

........

上述这一段话出自《埃努玛·埃利什》------这部来自巴比伦的创世史诗,整篇史诗大约有一千行,以阿卡德语分别写于七块泥板上,每块泥板大约刻有125至165行。这些泥板在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遗址(该处于伊拉克摩苏尔)被发现,这部创世史诗以楔形文字记录在泥板上,其镌刻时间为公元前12世纪左右。如果这个时间确凿的话,那么这部史诗距今已经超过3000年了。

我们现在阅读这部史诗的心情已经不再是敬畏,而是报以惊奇。我们现在也很难还原在三千年之前的人打开这些泥板阅读这部史诗时是何种态度,但至少可以猜测的到,他们会相当谨慎和敬畏,仿佛这些泥板带着命运一般!

几乎在所有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中都有“创世”的内容,而且每一代人都会把这些有关“创世”的故事讲述下去,并将这些有关“创世”的神话和传说作为生活方式的起源内容之一。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切知道这些“创世”传说由哪一个人最先说起,但是我们默认这些传说一直在我们的记忆中,并在有意或无意的闲聊中不断强化各自“创世”传说。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我们已经知道的“创世”传说种类繁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都会从这些“创世”传说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和共通性。而人类会各自继承各自的“创世”传说,作为寻找同类的辨识标志。

卡洛•罗韦利在《极简科学起源课》的讲述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因为不管这些“创世”传说的内容到底如何异想天开或是离奇古怪,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内容”之一。卡洛•罗韦利之所以会提及《埃努玛·埃利什》这部史诗,也是与“早”这个时间有关。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能抵达的源头其实并不多,再往前去尽是一片烟波浩渺,无从探究了。在这些有关”创世“传说中,人类关于世界的最初认识都是通过神话来完成,并将神话作为秩序赋予世界。”诸神的故事几乎完全占据了古代文献,他们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描述,并在所有重要文献中扮演着权威角色“(《极简科学起源课》)。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文献中去完成对于千年以前的世界的拼图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于几千年之前的一知半解与对未来的一知半解一直是相当的。哪怕在当下的科学已经能证明人类的伟力,但是这些神话与活在神话的中诸神都还未曾彻底的远离我们,尤其当我们哀叹命运时,恰恰是诸神卷土重来的契机。

一刹那

我不认为科学是唯一认识的途径,虽然我们现在越来越依赖科学来构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图景。在卡洛•罗韦利所撰写的《极简科学起源课》中虽然其写作核心是围绕着”科学“展开的,但是在追溯其源头时,”科学“在最早的时间里,可能就是表现为一个神话,一个传说,一个异想天开、一个天文星图、一个极其粗糙的日历以及被想象出来的诸神。这些就是”最早“的科学模样。当我们在诉说诸神消退的过程中,人类的认识增长与沉淀也是极其缓慢的。更何况是人类的共识,迄今为止仍在纷扰争吵之中。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年“与其对应的”365天“等这些概念已经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若是我们仔细追寻一本”日历“的历史时,就会发现对于”一年“的时间界定人类至少花费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才做到,将”一年“当中的”365天“确定下来也非易事。对于时间这个概念,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掌握其中的奥秘了。而对于每一天的起源,我们更多的是继承,而非质疑。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每一天向来如此,有什么好怀疑的。但通过科学的角度去查看,我们就会发现在上古神话中也同样有关于时间起源的内容,在”天“与”地“未被确定的时候,时间也同样没有发生。对于大历史没有执着的印度文明中对于时间细分有着精妙的阐述,唐代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印度文明对于时间的概念,“时极短者,谓刹那边,百二十刹那为一咀刹那,六十咀刹那即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粟多,五牟呼粟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在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印度文明中对于时间的细分已经穷极到尽头了。

卡洛•罗韦利的《极简科学起源课》所提及的并不会只限于“科学”的起源,在能追溯的源头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思想在“原始状态”时所呈现出来的模样,但这种原始已经不是简单的借助“神话”来阐述,而是更多的是由“人”来主张。我们现在回头去看这些原始的思想时,已经想象不到这些思想最先迸发出来时所要面对的环境了。要知道,这些“原始状态”的思想在小心翼翼地挑战由诸神演绎的世界。并在缝隙中存活了下来。对照当下,我们是否能有足够的勇气给予思想天马行空的能力,并且给每一个不同的思想留有一席之地呢?我想这或许才是卡洛•罗韦利如此费力探索本源时最想说出口的想法吧!

在面对本源的思想时,我们不可以使用荒诞不经这样的词语来标签,而应该是尊敬和推崇。在文明尚处在荒芜的时代里,以阿那克西曼德为代表的“思想”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走出“洞穴”的人类。在面对一片荒芜时,他的思想是最早的有关世界拼图的其中一块。我们从现在已有的发现也能够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些最初的思想都是孤零零的。而如今,我们也未必会将他们视若珍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