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欲望捆绑的消费
正式的双十一来临前,10月20日开始各大平台开始了预售,某音某宝拥有流量的主播和明星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送福利活动,尽管他们每天都直播,但是日历告诉你这几天不买你可能错过了一个亿,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双十一不买点东西仿佛就“另类”了。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网络给大家腰包带来的冲击是大势所趋,同时也加剧了一大批人提前消费的冲动,11月消费爽翻天,12月花呗信用卡火葬场。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今年双11我消费了我一个半月工资的额度,消费主要集中于给父母买衣物,自己的护肤品、化妆品,朋友们生日礼物,家里的小电器几个大板块。在我消费完后我列了一个清单,其中有三层左右是可买可不买的,总结最后还是消费了的原因是没有禁住直播的诱惑或者是别人使用后的推荐,盲目购入了不需要的东西,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是我买了一个山本的空气炸锅。买来用了两天就闲置了,新鲜劲过了就没有动过它了,现在回想自己买时的计划觉得还蛮滑稽。从这次购买空气炸锅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了买东西要买自己的刚需品,如果是不经常使用的东西尽量少买或者不购买。
接下来我将从我个人总结的三点展开讲自己“购物欲”比较严重的原因及改进方案:
原因️一:欲望太多,不该拥有的想拥有,拥有的想要更好的。比如,现在用着iPhone11却想着换iPhone13。
方案️一:坚决抵制不良的“买买买”行为,需要才去购买,购买了要将其使用频率到最大化。比如,现在手里的iPhone11用到废再买新手机。
原因️二:目前工作比较悠闲,工资不高,没有存钱欲望,有钱就想月光,不理财。
方案️二: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学习基金理财,每个星期定投200-300元,这个钱用于打理自己的闲钱,做到不乱花。目前白天某宝某音某多等app都有时间限额,少刷减少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硬性存钱。
原因️三:没有醋就说没有醋,不要挣1元花5元,身上最大的问题是喜欢提前消费,花呗信用卡不受限,用完再还,一直在负债的路上,看中了自己的赚钱潜力又看轻了自己的抗压能力。
方案️三:减少提前消费,把这次双十一的额度还完后,后面会设置合理的额度,不过分依赖各大超前消费平台。
之所以会理性分析自己对于“购买主义”依赖的原因以及给出解决方案,是因为在今年8月第一次失业时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把自己的生活支出给稳住,这期间尝到了没有存款的苦头。在11月这大半个月减少网购的日子里,我也找到了之前购买带来的充实感,那是一种把时间放在其他方面的感受,不再迷恋拆快递带来的刺激感,不再害怕没有快递可收的空虚感。直面自己的欲望,勇敢给自己的“欲望消费”说不。不攀比,不盲目跟风,不让自己沦陷于超前消费观念中,我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