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学习之道

[原创]致弟子:怎样的大学生活,会让你们无怨无悔?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970人  颜玉读书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10月31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379天。


[原创]致弟子:怎样的大学生活,会让你们无怨无悔?

亲爱的弟子们:

我似乎有很久没有通过这种写信的方式来跟你们交流了。

但是今天,看了你们两个小时的文章之后,有些话,我不吐不快。

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起这个问题。

一,再谈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你们都知道,老师我一向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忙。故而,对你们"一周一书,一周一文"的活动,基本是评议小组负责,我只是从评议小组成员那里收听反馈情况。

这学期,你们大二了。由于各种原因,你们的读书活动没有严格遵守一周一书,更别说一周一文了。而按照我原来的设想,四年大学,每周一书、一文,四年大学可望完成200本书的阅读、200篇文章的写作。

按照每周一篇文章一千字,四年下来,可以有20万字积累下来。毕业时,可以制作成一本书了。如果能用这么多文字记录下来自己大学这些最美好的时光,当你们十年后大学毕业聚会时,当你们和你们以后的爱人孩子回忆起你们的大学时光时,当你们年华老去两鬓斑白,炉火边取暖时……翻看这些文字,会不会泪湿双眸,情暖心间?为这最弥足珍贵的青春记忆!我相信,这也是你们送给对你们殷殷期盼的父母亲人最好的礼物,更是对你们青春的最好的交代。

你们熟知的奥斯卡·王尔德说过:"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你们在生活着,正在最美好最青春的年华里,在如诗如画的岁月里纵横捭阖,在创造着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的历史。那么,把这些属于你们的历史,把这些美好,这些激情澎湃全都记下来,人生,岂不显得更厚重?更有韵味,更有价值和意义?

而200本书的阅读,按照通常来说,一本书汇聚了作者30年的功力,200本书阅读下来,你就有了6000年的功力。这是不是我们有如白驹过隙的人生中不可思量的增加自身功力的办法?所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倘若你能读完其中的100本书,你便可以成为那个领域毫无疑问的专家;一个博士生写博士论文,只要读上那个专业领域的50本书,博士就基本可以毕业了。倘若你们能在四年大学时扎扎实实读完200本书,写完这么多的书评;且,读过的书,不仅有数量,还有质量。那么,你们就名副其实成了两个领域的专家。那时,你们该有着怎样的无可限量的璀璨夺目的前途?

万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是我的单方立约。

老实说,今天看到你们的文章,我深深叹息。不仅仅是为你们叹息,更可以说是失望、无奈,觉得为师一片苦心,完全付诸东流水的苦涩感觉。

可能你们会觉得,你们已经长大了,是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了。而一个成年人,是能对自己负责任的,不需要老师强制要求的。所以,你们很多人对于我的严格要求,颇有微词,甚至抱怨连天,觉得我这种每天要你们读书写文章的要求有点过分,觉得我没有站在你们的角度想问题。你们的理由是,你们是学法律的,未来的职业是成为法官、律师和检察官等等跟法律相关的职业。而不是成为一个靠写作吃饭谋生的作家。

[原创]致弟子:怎样的大学生活,会让你们无怨无悔?

关于这些言论是怎样站不住脚的,上一周我在晚讲评的时候重点跟你们分享过。也曾经在过去的一年里跟你们数次谈起过。今天,我再次用文字把它记下来。

我在上文跟你们谈起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和它的意义这些道理。下面我要从另外两个方面谈起,我为什么要让你们写作和阅读。

二,懂得道理是一回事,但真正能付诸实践,却是因人而异的。

这几天我读老子的《道德经》,读到这样一段话,感触颇深:"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认为,上士听说"道"以后就会努力脚踏实地去实行;中士听说"道"以后将信将疑,下士听说"道"以后大笑表示不屑。如果这个"道"不被下士嘲笑的话,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明亮的道路,看起来很黑暗,前进的道路似乎像倒退,平坦的道路看起来很崎岖。

也就是说,真正的"道"要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是需要条件的,是完全因人而异的。我多么希望你们都是上士,觉得有道理的就会努力去遵照执行。可是,从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看,你们中间更多的人是"下士":不但不会遵照执行,还会嘲笑,表示不屑。

而作为师者和指导员兼具的双重角色,我不仅存有"授业解惑"的职责,更负有"传道"的重任。我一向以此为自己最重要的无可推卸的责任,故而每次上课和讲评,甚至跟你们的个别聊天,我都悉心准备,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我深恐自己传的"道"是错误的"道",是"昧"道,是"退"道,是"纇"道。而我平日为何要让自己每日阅读和写作,除了骨子里的热爱,除了做一个更好的咨询师和教师的需要,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为着给你们——我的最亲爱的弟子们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我曾经跟你们分享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好的教师,他给学生指引光明;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带领学生奔向光明;而一个杰出的伟大的教师,他本身就是光明。我从来不是杰出的伟大的教师,我再平凡、再普通不过。就像我曾数次说过的,我有足够的自知之明,我平凡如草芥、卑微如蝼蚁。但有一句话说,有一分光发一份热。我不伟大不杰出,但普通人也可以发出光芒。哪怕是微弱的如萤火虫一般的光芒。我不像自诩为太阳的尼采能普照全世界,但,我可以用这一点点小小的生命之光,照亮我自己,也照亮你们和我的孩子的前行之路。

然,你们很大一部分同学,从未体会过为师我的良苦用心,苦心孤诣。你们经常敷衍和应付,甚至撒谎和欺骗:有人一字不漏抄袭同学的文章拿来检查,还有人直接从网上抄。

这一次看你们的文章,三区队只有三十多个同学交过来了。四区队好一点,但也同样没有完全交上来。这样的态度,确实是让为师有些失望的。而交上来的文章里,很多同学字迹潦草,行文草率,言之无物,文章内容味同嚼蜡。有很多同学交上来的,是整整一年多来写的文章。一年多,没有超过二十篇。寒暑假,几乎没动过笔。

看见你们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水平,我怎不辗转反侧,忧心忡忡,寝不安席。以至于今天凌晨我竟破例三点多钟就醒过来了。

我无数次跟你们说过,上个世纪流传一句话:口才是天下第一大才。然而今天,世易时移,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口才固然重要,但在这样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最有竞争力的能力应该是文才:你把握文字,理解文字,运用文字,写文章的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具备滔滔不绝口才的人俯拾皆是,能提笔下千言,行文如流水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写作,对一个人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是最需要一颗平静如太平洋般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心的,是最需要专注力的,是需要日积月累每日坚持才能练就,是需要文史哲古今中外无所不读无所不通才能具备的一项特殊本领。

我常常这样说,一个人生活的深度,是和他跟文字打交道的程度成对比的。你跟文字打交道越多,你对生活理解越深刻,你越可能生活在高处,灵魂在高处;你越远离文字,你越可能游离在生活的表面,看到的都是生活的现象,只能过着随波逐流的流俗生活。

文字这样一种特殊符号,除了让我们获取知识和人生的智慧之外,它还具有让我们反省,观照,映射自身,理解他人的功能。文字让我们深入生活,进入别人和自己的灵魂深处,跟自己的灵魂进行深度对话。一个与文为友,掌握了文字的人,他可以做到"独立不惧,遁世不闷.狂澜滔滔,一住屹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猛虎踯于后而魂不惊";任凭生活对他千锤百炼,严刑拷打,他始终面不改色心不跳,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焦不虑,他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一个掌握了文字的人,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能享受世间万千繁华,也能"板凳一坐十年冷";一个掌握了文字的人,他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淡和闲适。而这,会带来灵魂的深度平静,而这,按照先贤智者们的说法,就是最深的幸福。毕竟,《大学》里早就说过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然后能得"。

[原创]致弟子:怎样的大学生活,会让你们无怨无悔?

定,安,静,虑,得。这不就是我们短暂一生追求的目标吗?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吗?而我一千次的跟你们说过,幸福,才是我培养你们最重要的目标。我不仅希望你们此刻能感受到幸福,甚至,毕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依然能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而所有那些什么英语四六级,司考,考研,都仅仅不过是手段而已。它们是"末",而绝非"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哦。

故而,为师我多么希望你们都能培养起这样的能力。大学四年的生活,通过每周一书每周一文的活动,握有这样一个利器,收获满满。而走出校园之后,能过上精神物质双丰收的生活。

然而,我要再次说然而,再次充满遗憾地说这句话。

我说得再多,你们不付诸行动,有任何意义吗?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所以,为师不得不强行做出规定,只要你们在学校一天,我就希望你们能真的拿起笔和书来,阅读、写作,为你们自己,你们的生命的丰富。

三,回答你们说的,你们的未来是法律工作者而不是要做作家,所以,不需要写作,不需要阅读法律专业以外的书籍。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上学期给你们上哲学课的时候,很多次引用了耶鲁大学的校长的名言:如果四年大学本科下来,耶鲁只把他们培养成了懂得某一门专业技术的专才,那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也曾经跟你们分享过孔老夫子说过的一句话:君子不器。

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器",就是专业技能;所谓和专才对立的通才,就是不仅有专业技能,更是有深厚人文底蕴,人文素养的人才。你们是法律人,这肯定不错,法律是你们必须要学好的,是你们未来的饭碗,是你们以后的物质保证。但是,我一直说,这句话应该这么表达: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法律人。既然首先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大学学子,那么,你就得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素养从哪里来?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他只能从你日复一日的文学,历史,哲学,心理,神学,宗教等学科里面学来,从你一日复一日的阅读,写作,反省,洞察,映照中来。

其次,就算你只是想要做一个法律工作者。然而你们知道吗?一个法律工作者,首先要学会跟人打交道。而你没有心理学的常识,没有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同情和共理的能力,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哲学素养,没有从文学中得到的理解他人理解社会的能力,没有从宗教中所滋养而来的悲悯之心,没有从历史中汲取来的智慧去分辨忠奸善恶,没有从艺术中得来的美与丑的辨别力,甚至,没有诗歌神话所提供的想象力,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法律工作者?缺失了这些人文素养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只不过是一个工作机器。

[原创]致弟子:怎样的大学生活,会让你们无怨无悔?

我曾经跟你们分享过,研究幸福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们做过调查,所有的职业中,最没有幸福感的职业就是法律工作者。它也是最容易陷入抑郁和觉得生活无味无趣的职业。因为每天处在各种各样尖锐的矛盾旋涡地带的,看到的多是痛苦,折磨,争吵,打斗。所以,如果一个法律工作者不通过我们所说的哲学,历史,心理,神话,宗教,诗歌,艺术等各种人文学科,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让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大起来,让自己的人文素养深厚起来,那么,很可能你们未来将是觉得自己最不快乐的一群人,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的一群人。

这样的生活,是你们想要的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no。

人人追求幸福,不是吗?

那么,孩子们,在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你们要多读法律书,精通法律,给自己奠定一个好的物质基础。但同时,请拿起笔来,拿起书来,让自己浮躁不安的心平静、再平静,还是平静。然后,在平静中阅读和写作。让自己的人生,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爱你们的指导员 记于2018年11月1日晨四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