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长篇小说连001自序:“我们”是谁?“我们”在哪
三
你很快会发现,《我们的父亲》中,叙事主人公成了一个麻烦的事。它成了一个纠缠读者的大问题。当然,它首先是纠缠我的大问题。“我们”是谁?为什么是“我们”成了一个叙事主人公呢?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写作史上的突围。我想试试,我想找到“我们”在哪里,我们又有着怎样的视角。
这是我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挑战。
“我们”是谁?既然是“我们”,那么,“我们”就肯定必须长着好几双眼睛。至少,是四双眼睛。这一来,前后左右,便全能看个彻底了。于是,“我们”便比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更能烛照幽微。
这是我这十几年来思考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啦!既然“我们”有着四双眼睛,你还能往哪里逃?
你无处可逃。
想起来了,我一直就是在书写着人的无处可逃的宿命。这是我的很多朋友在读过我的小说之后发现的。
这难道就是我的小说关键词?
还有一点,我必须要说,这次,我是太大胆了,不但让我们有了四双眼睛,而且还有了不同年代人的四双眼睛。这里的两个叙事者出生于1950年代,另两个出身于1960年代。这种年代与历史纷乱的叙事视角,是不是值得你期待呢?
然而,“我们”又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是谁”是无法说清的,因而,“我们”也就必然遭遇叩问。以遭遇叩问的身份,写出人的无处可逃,是不是也就大可怀疑呢?
同样值得怀疑与叩问的是,“我们”在哪里?也就是说,这四双眼睛,在哪里看取我们的生活呢?
更要命的是,这四双眼睛,其实是分裂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从时代上,是分裂的;从情感上、从心路历程上,也都是分裂的。只不过在叙事过程中,我把这四双眼睛捏合到一起了,但对读者来说,这就非常麻烦。高明的读者,或者,喜欢叙事技巧的读者,他需要看出某一个叙事片断,究竟是谁在说话,同时需要梳理出这样的叙事视角中,发生着什么,经历着什么。
虽然同一件事,我想,你肯定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这篇小说,将会写出同样的事情,但对这四个叙述者而言,却是不同的经历。这样的话,可能有点绕,但是,我相信,你肯定是能听得懂的。
直言之吧,是因为,每一双眼睛都与其他眼睛不一样;同一件事,都能看出三四种不同的样子来。
甚至七八种不同的样子。
因为,在写作进入到后期,我不得不再次修改了一下“我们”的视角,它至少属于八个人:
方家弟兄四人;
方家四弟兄们的妻子们。
因为,“父亲”也是这些女人的“父亲”。
这个可能是给读者更为艰难的考量。虽然,对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我是把麻烦惹大了,这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八双眼睛罩着,你还能逃到哪里?
有时候,我就担心,忧愁:我哪有这样的本领来写呢?
八双眼睛,八张嘴巴。看什么,写什么,肯定得把你绕进去。
所以,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假如你真的没有耐心读下去了,那就放弃。因为,我的写作,实实在在地讲,也不是为读者写的。我写给我自己的。我以自己的心血文字,构筑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你如果无法进入,那也只能说明,我们没有缘分。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谁也没有办法帮到你。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谁可以帮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