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日思v57.聊聊我眼中的知识付费
提起知识付费,很多互联网人脑子蹦出的词通常是:知乎、喜马拉雅、逻辑思维、得到、分答、小密圈等等,然而仔细研究过后我总觉得,追根溯源,所谓“内容电商、知识经济、学习社群、付费问答”,其骨子里就是在瓜分“教育”行业的蛋糕,只不过是换了个皮,重新包装而已……
不过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产品能够做到“独树一帜”呢?我认为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特点,解决了教育,乃至在线教育的一个痛点——时间问题。可以说,这样的新兴“内容付费”产品,开创了一种“轻教育”的模式,这是传统教育很难想到的。
为什么我说“时间”问题是个痛点?所谓传统教育,核心特色在于“系统化、规模化、应试化”,通常要学好一门课程,无论是英语、数学、语文这样的校园教育,还是乐器、厨艺、计算机、美术这样的职业教育,都需要将学习进程拖得很长,根据制定好的课程表,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学习,采取教师-学生1对N的单向授课方式批量灌输知识,最终目标是通过考试,拿到证书,从而指导就业等等。这样的过程,一方面,过于冗长的学习过程会导致疲劳和兴致低下;一方面规模化授课无法根据学生特性灵活变更;另一方面等真想学以致用时,为考试而记忆的知识会造成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进一步造成“学习无用”的负面心理。
而“轻教育”的方式,其特点在于“目标轻、过程轻、反馈轻”。以“分答”为例,用户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就是想解决一个问题,而其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花钱买结果,当然,这一过程的反馈也是随时可得的。再说“得到”,无论是订阅专栏,还是购买有声书,其目的都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对购买者没有太大压力,要么是“向牛人学习他的思想”,要么就是“快速掌握一本书的核心思想”,每节课的学习就是每天听几分钟,看一篇文章,获得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拓展知识面,还能分享朋友圈炫耀,得到正向反馈,何乐而不为?
于是,所谓“轻教育”模式开始流行起来。然而,我认为,这种模式却并未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学以致用。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吸收和再利用”,尤其是当你了解的知识点和新知识有冲突时,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验证,将旧知识点升华为新知识点,拓宽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提升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和效果,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关于这一问题,传统教育本身就存在,而“轻教育”打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是告诉你每天大牛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但你却仍旧不知道这些和你有什么关系,碎片化的知识势必导致无法成体系运用。你能够知道“拍好电影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但“然后呢”?
不过好在很多“轻教育”平台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在逐渐把“碎片化”和“系统化”做整合,无论是得到的“精品课”,还是分答的“小课堂”,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这也是很多“知识付费”平台的一个必然趋势。
不过本文最后我还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教育”市场目前可挖掘的土地还远没达到上限,很多极度垂直的细分领域,很多互联网覆盖度不足的3、4线城市,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亟待被互联网开发和改造,这一点是否也是我们可以思考和探索的呢?期待你的留言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