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种子法则”在教育孩子中的运用。
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
心对了,人就对了;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推一下,就是“种瓜得不了豆”或者“种豆得不了瓜”,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
那么,这个规律对人是否同样有效呢?或许可以从自己生活的点滴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思考1:
看看自己是不是经常都会处在一个非常友善的环境中?如果是的话,那是因为你以前不管在任何时候,对周围的一切人都十分的友善。
也就是说,你曾经种下了大量的“友善”的种子。所以,当你有需要时,就会感受到“友善”的果实;
反之,如果你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傲慢或猜疑心很重的人,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以前经常对别人傲慢或猜疑,从而为种下了的“傲慢”或“猜疑”的种子呢?
思考2:
如果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你,那也许是因为你以前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从而为自己种下了“帮助”的种子。反之,如果你身边总是缺少“贵人”相助,那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没有出手相助呢?
思考3:
当自己手头紧,想借些钱,或者自己的企业想贷些款,如果很顺利就能实现,那是因为以前别人找自己借钱时,自己相当的慷慨;反之,就是自己太吝啬。所以,如果自己借不到钱,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过去,自己是否从不借钱给别人呢?
思考4:
先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多?也许你会发现,那正是你曾经付出得最多的。
再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少?通常那是你最想得到,但又付出得最少的。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那不是普通意义的礼尚往来,而是种子成熟的结果。
这就是“种子生长规律”。“种子法则”,是佛教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智慧法则,类似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现象,你播什么样的种,开什么样的花,就得到什么的果实。
我们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颗“种子”。面对这粒种子,绝不可以单方面随心所欲地书写,我们要受到制约,必须考虑到激活这颗种子的潜在生命力所必需的合适的土壤、阳光和养料。给予这颗种子所需要的,它的基因图谱才能舒展开来,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孩子现在展示出来的一切的,其实都是之前父母给他们的种下的种子,当您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您自己先让自己做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这里的因果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道理。如果执迷不悟,父母痛苦孩子更痛苦,亲子关系必然会非常糟糕。这一辈如果是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的下一辈也会同样这样,所以建议父母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生活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