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读书 | 读一本书的未尽之言

2022-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依稀风铃

理解一本书,如果是国外的、背景、语言和内容有很大距离的小说,你读完想写出真正的思考、感悟和心得,就得好好去了解作者,他的生平、经历、家庭变故,历史背景,甚至于他的八卦,性格、生活状态喜恶爱好,从事过的职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立体地写出好的读书类文章。

还不能放过前言、后序之类的。

我每次了解某个作者,就像在收集拼凑组织着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他(她)们好像比其创作出来的小说还有意思。

以前写契诃夫时如此。

读毛姆的作品,好像比不了去听他本人的故事。

七月的尾声,真正完成读写的是石黑一雄的 《克拉拉与太阳》

这本书读完,写起来并不顺利,耗了我不少宝贵的时间,当然跟太多想法、没有头绪,理不清晰有关。

当主题不甚清晰,凌乱时,你就不好写,强行写下的自己也不满意。

完成一篇,我并不满意,意犹未尽,还觉肤浅,也许是此时阶段自己的阅读水平。

放过自己歇歇,暂时告一段落。


收集了一些我认为重要的,放在这里。(以备)

《克拉拉与太阳》出版后,石黑接受过一场重要的访谈,关于他创作这本书的话题。

创作初衷和要求很清晰。

不过书一旦出来,也就由不得作者了,毕竟是呼声很高的诺奖后第一部小说,读者们自觉会把它拔高,以为怎样的大手笔。难免失望,莫衷一是,怎样评价的都有。

很是惊叹读者们千奇百怪的理解力。

中肯、全面的评述,原著基础上再创造,确实有挑战和考量。  (风铃)


石黑访谈:

我最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Kate Darling聊过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她的观点很有意思:即便机器人没有任何感知,我们残忍地对待他们,并且习惯于此,这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影响,让我们更容易残忍地对待其他人类。

这就像是一种训练。我们如何对待动物、机器、玩具,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一面,也说明了我们会如何对待同类。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清楚我不写两种人工智能类型的小说——它们已经被很好地讲述过,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类似的故事。一种是最终背叛人类的人工智能仆人,人类变成受害者或奴隶,人工智能统治世界,这是典型的AI叙事,《2001:太空漫游》就是极其精彩的例子;

另一种是人类与人工智能谈恋爱,这样的类型有一些变奏,比如人类和商店里的人偶恋爱,和性爱机器人恋爱,每年都有这样的故事。也许最近成功的例子是电影《她》。

当我决定使用人工智能叙述者的时候,如果乔西是一个女孩,那么克拉拉最好也是一个女性机器人,这能够减少读者对二人是否有浪漫关系的阅读焦虑。

“  对故事讲述者而言,外来者视角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用以审视熟悉的世界,突然间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

克拉拉比外国人、外星人更奇怪一些,她没有携带自身的价值体系,如果她来自火星,会带着火星的习俗看待人类。

最吸引我的是,克拉拉一开始没有记忆、没有历史、也没有负担,就像婴儿,但她能够快速学习和积累。过去我写了太多被历史困扰纠缠的主人公,他们试图隐藏过去的记忆,而一个没有记忆的主人公,以干净的、不带偏见的方式看待人类,对我而言非常新鲜。

“在故事开头,克拉拉的凝视有两个特点,一是她相信太阳代表所有美好的事物,不仅对她和她的同胞如此,对所有人类也是如此; 二是她知道自己被制造出来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让他们不再孤单,所以她对人类的孤单情绪非常在意。

拥有“AI凝视”的好处是我能精准选择我想表达的方向,使之变成书的主题。如果主角是一个人类,我需要提供她为何会注意到特定议题的背景。

我想写最基本的命题:人类的孤单,人有灵魂吗?人类与动物、机器的区别是什么?爱是什么?爱是毫无逻辑的吗


以上,可以很清楚地做为读这本书的参考。

用一个孩童般机器人的视野感知,去写发生的一切,这是石黑的厉害之处,所有的简单词汇,独特细节,如小方格、矩形本、  特质化称谓,都是符合书中角色一一  克拉拉的特质。

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新意,况且还是一个非常有观察、学习力和共情能力的少女机器人,她能够捕捉分析出人类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怎么说呢,她其实比人类更能看清内心里的东西。

书一开始,就通过经理的语言,不吝对克拉拉的赞扬。

“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是吗? ”

克拉拉,这个善于观察和共情的机器人,在与人类的接触交谈中,用她独特真实的眼,注视着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爱恨、喜悦、痛苦、焦虑和自我欺骗。

“我渐渐看清了人类,出于逃避孤独的愿望,竟会采取何等复杂、何等难以揣摩的策略。”

结尾,那个堆场,克拉拉躺着的垃圾场,也不忘安排女经理再次出场,通过对话完成某种纪念。

这个堆场是机器人报废的回收站,算是机器人的“死亡”之地, 经理与克拉拉之间的对话,也颇有意味。

而且经理再见克拉拉一点也不意外,仿佛一切情理中。

没有难过、报怨和伤感,他们互相问候,经理问克拉拉过的怎么样,和带走她的那家人(母女俩) 相处地怎么样。

克拉拉回答 “ 我过的非常好,乔西是最好的少年…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对我非常好。我得以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说这些话的时候,克拉拉是躺在堆场里的。它被扔掉了,却没有丁点儿难过和悲伤。读者看到这里,会不由自主地悲从中来 。

突然觉得生而为人的卑鄙和劣根。

这么有共情能力的克拉拉,她竭力地回忆自己的一生,最后所说的那句    “  太阳对我非常的仁慈。他从一开始就一直对我很仁慈。” 

这是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呢?

经理走之前说:

“知道吗,克拉拉。在我照看过的所有AF当中,你无疑是最了不起的一个。你有着如此不同寻常的洞见。还有你的观察力。”

她不忘赞美克拉拉的才能。但也仅限于 ,还是走了。

我认为石黑的这个结尾,有些潦草,也可能是这种开放的结局,留下很多的空白,让作者去填充、想象和脑补。或者石黑也不想再写下去了,接下来,会很残忍,因为克拉拉的结局,几乎已没有什么反转。


回忆是石黑惯常的写法:

小说一开始是克拉拉在堆场的回忆

她作为AFB2型产品,崭新的待在商店橱窗里,等待着人类,某个孩子能够选中她,带她回家,可以像朋友那样的陪伴。

在被乔西遇见之前,克拉拉就展现出她一流的观察、学习和思考能力,他比同伴罗莎,能“看见”更多的东西,故她的困惑也多起。

如:  当时经理不断将人类道德理念,( 善良,慈悲,同理心等)植入克拉拉的认知系统。然而,克拉拉透过橱窗看到的世界,却无法用标准的真、善美来解释。

她看到了有的孩子对他的AF很粗暴。

大人们在马路上打起架来。 “  好像世上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多地伤害彼此 ”

接下来神奇的缘分到了,女孩乔西一眼就喜欢上了克拉拉,她俩就有了一个私下的约定。为此,乔西后来爽约没来,克拉拉也展示了作为一个机器人的忠诚信任。

前一部分,我读出了人和机器的情感共情,那时她俩是信赖的、互相在意的。乔西没有把克拉拉只当成一个玩偶的陪伴,而是朋友般的表现。

虽然不长久,但至少有过。

后面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克拉拉不仅是陪伴乔西这么单纯,还承担着更大的任务一一 乔西如果不在了,她将成为乔西(一个AF) 延续母亲对女儿的爱和依赖。

爱和伦理的问题,出来了。

人和机嚣的感情维系,诸如母女之爱,亦或恋人之爱,是正常的爱吗?它会带来怎样的安全隐患。

克拉拉的一切品质与情感都是无法用人类的纬度去衡量,这样的相处陪伴,对于自私的人类来说,只能是用后被弃。

说说自我欺骗

关于人类的自我期骗,美剧《黑镜》中,因为无法忘记车祸去世的丈夫,妻子使用人工智能让死去的伴侣复活。人工智能成为逝者的延续,甚至比原来的爱人更完美——从不对妻子说不,从未与妻子吵架。然而,妻子渐渐觉得不对劲,顺从指令的人工智能丈夫完美得不真实;她渐渐意识到,它只是一个抚慰丧亲之痛的玩偶。最后,妻子从自己编织的梦中醒来,接受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爱人,爱人已经没有了。

就象书中所讲,人的不可替代性是因为有“人心”,存在于身体某处,存在于你身边在乎你的人,他们是你的家人、爱人亦或朋友。

乔西如果走了,是谁也替代不了,克拉拉也不行。

这里是乔西妈妈的自我欺骗。

译后记里说: 我们总是会将它与“逃避”“怯懦”“糊涂”等负面的词汇联想在一起。但事实上,自我欺骗是我们能够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而不发疯的一个重要理由。

对于人类的生存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

自我欺骗的根源并非人心的虚妄,而是人心的脆弱;它是人心为自己筑起的一道简陋的缓冲,使我们不必迎头承受现实的全力一击,而是能够假以时间,渐渐地接受现实。

太阳的象征意义

对于书中不断出现、无所不在的太阳,我知道不该仅仅将它看成一个意象了,它被赋予太多的涵义,是彼此选择的信任,是虔诚祈祷的信仰,是执着追求的希望。

所以,书中点题道 :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小说带给我的思考有:

未来,人和机器能成为好朋友吗?

具有共情能力,非常有感情的机器人,是不是比人更可爱?

两相对比,人比起机器更显得无情、虚伪、善变和贪婪。

所有的物种都是孤独的,人也好、机器人也好,本质上都逃脱不了孤独的宿命。

现实生活中的乔西几乎没有一个好朋友,病中的她只能对克拉拉倾诉心里话。

未来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单亲家庭吗?因为书中实在没有写一个健全的家庭。

正是由于自私的欲望与升华的渴望并存,人类的心中才会充满了矛盾、彷徨与痛苦;没有了自私那下坠的重力,一切崇高、向上的人性也就虚无缥缈得失去了分量。

2022-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