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第一次走上讲台做先生讲:“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哪儿去了”
唐国明第一次走上讲台做先生讲:“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哪儿去了”
第一次走上讲台做先生
————————————————————————————————————
(本文作者唐国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大楼里因为曾经分院的缘故,已经有两个院还是三个院,我已经弄不清,所以在本文中就叫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了。
在2017年12月3日,我第一次去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进行了一次文学知识讲座。对于湖南师范大学我不是一般有感情,我1998年秋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念大学,念完大学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想,我一直寄居在湖南师范大学校内岳麓山脚的向阳坡上。即使日子过得如何苦,过得如何清贫,我至今还没有离开过这。在这个大学校园内,从1998年秋至2013年秋几乎湖南师范大学每个学院的讲座我都去听过,而理学院的讲座我记得我来听过得菲尔茨数学奖的数学家丘成桐的讲座。听完这个讲座后,我得知了数学是怎么伟大的,它与文学一同是一切科学之母,是一切科学之上的皇冠,而数论却是数学上的皇冠。在那次讲座里,我更深的接触了哥德巴赫猜想“1+1”。以致2017年大半年,我给纠结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1+1”做出了自己有创见性的论证,并在数学领域上有了自己的发现,而且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抱着既兴奋又想与人交流探讨的心态,并一稿一稿地把不成熟的数学论稿草稿往互联网上放,直到把哥德巴赫猜想“1+1”论稿改到第111稿时才停止了往网上挂的习惯。在此期间庆幸的是有个认同我数学观念的中学老师,在他所出的书的后记上发表了我一个还不成熟关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的稿子。虽然网上有骂我的有笑我的,我都没有在意,本人除了酷爱写作,也喜爱数学。因为人说,如果搞数学研究,尤其是数论研究,你不在体制内,被科研单位养着,你是没饭吃的。一个像我没有师承关系与学院背景的人,连论文也没地方会发表,而且发表数学论文大部分刊物还要自己掏版面费。你在学院里,还有学院给报销,我一野外人士,去找谁报销,自己气性大,觉得自己花钱去发表文章是个侮辱自己的事情。人家掏钱去发表出来,能评职称,涨工资,而我掏钱去发表出来,本来靠很少的稿费维持自己写作梦想的我觉得浪费不起。幸好互联网时代,于是往网上挂,贡献给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学者与数学家,让他们有个参考,少走弯路,见识到一个新的思路与新创见。无所谓让他们承认不承认。一个学术上的事,让人承认,恐怕是难以让人预测的,幸运的话我生前还能看到被人承认的那一刻,不幸运的,恐怕要等到我死后多年,可能才有人说,唐国明如此有创见的论证过哥德巴赫猜想“1+1”与猜想“3x+1”。
去讲课之前,是因为湖南师大附中请我去讲课后,我一天遇到住在我旁边一熟人,这熟人我至今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很是抱歉。我与他路遇,跟他聊起到湖南师大附中讲课的雅兴。不久他说他在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上班,也想推荐我去讲一次课,做一个文化知识类的讲座,开始我还有那么一点不想去,因为我听说,现在的大学生,也许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另外由于许多不好说的原因,大学生对听讲座没什么兴趣。一般来听的,也是为完成学院交代的任务,不来听的要怎么怎么样,所以才有人来充充数。我记得多年前,台湾一个学者来讲书法,那位学者一见来了半个教室的人,就很感动的说,还来了这么多,要是在台湾,可能只见几只猫儿狗儿在教室窗台上打闹,没看见几个来听这类学术讲座的人。但他不明白,下面坐的除了几个与我一样自愿来的,其他的都是大一或研一被分派完成听课任务来的。
后来,那熟人说,虽然来听的人不多,但一定是自愿来的,他们不会出什么海报,也不搞那一套。盛情难却,于是我就答应了。2017年12月3日下午2点过几分了,我到“理学院”见到曹老师,我由于上起课来一讲话,嘴巴就干,因此从曹老师那领了两瓶水,曹老师就带我进了教室。一进教室,教室里的学生在等着我讲课了,周未还自愿来了这些好学的学生,我很欣慰,于是我轻松放开的讲起来。对于现在讲死板的学术知识,他们会听得睡觉,我想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他们引入进来,在讲故事的同时把学习的东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穿插进来。
我讲课的语速很快,我讲的题目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哪儿去了。第一小时给他们讲中华文脉,从春秋建国的屈原讲到清朝的曹雪芹,让他们从故事中领悟出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他身怀了什么文学使命,完成这个使命后让我们还不知道他是谁。第二个小时就讲了,我是怎么爱上红楼梦怎么立志成为作家,怎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发现曹文的,怎么以考古的方式修补复原了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以及自己怎么清贫,怎么艰难发表出版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怎样获得了承认与认可。告诉他们《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本来是做出来自己给自己看的,没想到一不小心还有这么大反响。并总结了——曹雪芹当时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史人文传统的潜在意识,使他在当时面对清朝易服、剃头,汉族正统像是断层的情况下,使他以百科全书式的人文使命,在当时文化政策的高压下,为被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汉人记住自己曾经是谁,是怎么生活的,是怎么打理家务事的,是怎么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而遭到今天这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的思路完成了《红楼梦》,所以《红楼梦》一完成,就被支离破碎。
传闻和珅的党羽苏凌阿花费巨资买到《石头记》原抄本,和珅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得知道此事后,便借来观阅,读完后倾心折服,认定这是天下第一小说,想献给皇上讨好。因《红楼梦》当时是禁书,又缺少80回后的内容,和珅便请来高鹗和程伟元,请他们合力搜罗整理出《石头记》80回后的文字,和珅看后觉得过于绝望悲凉,让高鹗重新来个圆满的结局,高鹗只好按和珅的意图修改了《石头记》,更名为《红楼梦》,并在引言中说: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巨卿赏鉴。和珅满意后便呈递给乾隆帝,乾隆帝阅后赞不绝口,便答应和珅解除对《红楼梦》禁令,刊行天下,并令最好的出版机构武英殿刊刻一套聚珍版,从此《红楼梦》一书遍行全国。这话大意因和珅发现这本书,为讨好乾隆,所以就有了程伟元高鹗搜罗整理,按照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前改后添,将本是100回本的《红楼梦》扩成了120本,乾隆看后被其书的才华撼动,决意将其书收入《四库全书》,以扬大清光彩,给清朝长脸,而使其流传于世。
及至后来中国白话文兴起,中国文人又要寻找参照,而《红楼梦》成了上选,文人的目光又重点回到了《红楼梦》,于是“红学”正式兴起。以胡适在民间发现甲戌脂批残本始,学者们开始了追寻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本之路。所以“红学”的使命与“红学”的最高使命就是为了找到《红楼梦》散失掉的曹雪芹的真文笔,没想到无意中我唐国明就做成了这件事情。至于我怎么以考古方式修补复原发现的曹文,是有可讲性的,而我是怎么识别出曹文的,这个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这个只能读我以考古方式复原出的文本去体会我是不是做到了将发现的曹文复原出来了,这个讲不出也不可讲,在你读到文本后,你若能感叹我是“文学上的曹雪芹”或“曹雪芹再世”“曹雪芹附体”或感到我是与曹雪芹在另一个时空里相遇的话,通俗的讲,你只能会认为这就是天才,也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别的的确没有什么好词好话解释此事。
讲到这,我忍不住拿出自己出版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那本书,举着告诉他们我做的就是这个文本。没想到一个同学说:这是你的书,能买不?我说可以,因此课又中断了,同学就上台来买走了我几本书。
这几本书我本来来时一本也不想带的,是请我来讲课的熟人说要我带些,我来讲课前,我在我寄住的向阳坡下的饭馆吃完饭,遇到熟人的老婆,他老婆很热心地抢着帮我付了饭钱,并要我还是带点书去,临走时,我还是不想带,最后想想,就带了几本。没想到还没等课讲完,就有同学主动说要买一本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以前到别的地方讲课,人家要求我带些书去,一般讲完课,扔在他们办公室,然后他们再把书钱以发红包或转账方式给我。我从不敢在课堂上去喊来听课的学生来买自己的书,既然他们主动买了,我只得告诉他们:你们听了我的课就是我的学生,想要我签名的我会签,在社会上来买的,如今签名本是300元一本的,因为第一印只印了1000册,由于投资人不是商业操作,是为了文化使命,他分800册,我分200册,到目前我也只签了60多本。
接下来第三个小时,我主要说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危机,第一个危机是由于智能网络的发达,我们由书写时代转入了拼写时代,许多人依赖电脑手机互联网习惯了,长期不用笔写字,久而久之,能拼音,能在手机电脑上找到识别的那个字,一脱离手机、电脑,就不会写了,长此下去,恐怕汉字以后也会从象形文字转变成一堆拼音符号了,这是文化危机。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一律向西看,而将自己的文化与自信丢失干净了,如今人开始意识到中华传统的重要,如是就有了中华复兴提出,这个复兴就是复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在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恢复中国原有文化的创造力与原创力。有人追问我唐国明,考古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有什么意义?
回看历史,《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原创之一,红学能成为显学的得力推手毛泽东曾在一次讲话中就表达过《红楼梦》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并能与中国四大发明并肩的意思。《红楼梦》更是中国文学的高峰,这样伟大的著作难道让他如长城一样残缺在荒野,让人去看一段一节。如果真找不到它残缺的文字了,可以就让它那样,但既然找到发现了,又何不拿出来给世人欣赏,流传于世。我做这个工作的作用,就是让天下以及未来的世世代代的《红楼梦》读者不再发出像张爱玲一样傻傻的感叹:“一恨《红楼梦》未完。”这就是意义。
当一个《红楼梦》读者,边读我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时,边感叹地跟我说:有幸与先生同世,在今生还能读到已不残缺的《红楼梦》,还手抄了读,也不知道她最后手抄完了没有。这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意义,其意义是:满足了天下读者的文化愿望,让他们不再留有文化上的遗憾。
课结束后,但遗憾的是我忘了给他们讲《红楼梦》前80回需要考古复原之处,我今年在完成《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前,对《红楼梦》前80回的汇校完成的考古复原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善,已经完成了《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所以匆匆写下此文,愿同学们在此文读到。
第一次连讲三个小时,回到房里,顿感觉到累,只想睡一下,才想起他们加了我,我忙着借自己房里装的无线网络,一一将他们放进我的朋友圈。然后才想起忘了拍张照了,才问他们拍有我唐国明的照片没有,要是拍了就发给我。于是他们纷纷发了过来。我顿时理解了当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即使很苦也那么兴致勃勃周游列国的事。由于我不是纯碎的教授,而是诗人作家式的学者,不是学者式的作家诗人,不知道我的讲课方式在他们眼里怎么看,总之我尽力了,我仍处在历练的路上。
在床上躺了一会醒来,见有同学在圈里发帖子说我不是媒体上所说的“怪人”,而是一个朴实的才子;也有同学发帖说听了我的课之后,要记住,在外来文化的包围下,也不要忘了弘扬捍卫打理好自己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唐国明老师隐居麓山,十多年考古复原《红楼梦》曹文。
因此倍感欣慰,特此一记,也为第一次走上湖南师范大学的讲台一记。曾经自己是在下面乖乖听先生讲课的学生,如今也算是在湖南师范大学当了一回讲课的先生,不管是一个怎样的讲台,是因为第一次在湖南师范大学的讲课,所以倍觉珍惜,也该写下此文,记住这次讲学的小史。
写完此文,一翻朋友圈,见曹老师在朋友圈发文道:“昨天下午著名作家唐国明老师授课,还有很多学生从外地赶来听课并目睹了这位隐居在岳麓山脚下的传奇人物的风采。如果想要购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这本书并想要作家签名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
在完成此文的2017年12月4日中午在此一起向曹老师及同学们鸣谢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
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的长沙湖南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一个胸怀“思危奋发、安和天下”中国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
——————————————————————
………………………………………………………………………………………………………………………………………………………………
(唐国明的《鹅毛诗》一书即将出版,此是他诗集一书封面的设计初稿)
唐国明,男,作家、学者、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长沙。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市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5月20日唐国明提出哲学观点:“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