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摘记
1.从课程论的角度,钟启泉先生指出:“当代课程研究事实上含括了不可分割的三个层面问题的研究,这就是:(1)课程政策研究;(2)学校课程设计的研究;(3)每个教师的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P5
2.狭义的语文教育评价,特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评价依赖于测试,因此这一层面的研究重心是如何测试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测试想要测试的东西”。P19
3.反思性思维,20世纪60年代后扩展为“批判性思维”,自那以后,“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成为(美国)个人成长与教育的核心目标。”约翰·查菲解释道:“批判性思维不是仅指一种思维方法,而是指对包罗万象的世界进行认识的所有思维方法的总和。其中包括:一、能动性思维;二、独立思考;三、仔细研究情况或问题;四、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的观点;五、以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六、有条理地讨论我们的想法。”P125
4.在他们(美国人)看来,“一个人的的阅读水平的高度,决定着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的工作质量的优劣,而工作质量的优劣,则决定着他薪金数目的多少。因此,阅读能力能够转化为一笔经济财富。”P136
5.有人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话是有其一的,需要做具体的分析。至少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我们确实在培养某一种“阅读能力”,但实际上却不能被许多学生拥有。第二种情况,我们在培养某一种“阅读能力”,而且也的确培养起来了,但那种“能力”,却是我们不想要的、学生不必要的、社会不认可的。P147
6.第一,不是全部的课文都适宜“整体感知(把握)”。至少要区分文章与文学,至少要区分古代的诗文和现代的诗文,对学生而言,还得区分文言的诗和文言的文,区分浅易与较难。第二,“整体感知(把握)”不等于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的。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