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该怎么办?
曾经的课堂是老师讲授较多,符合大班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要求。如今,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倡谈话式的课堂形式。
最近听课,有些班级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学习氛围浓郁,有些班级举手人数少,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孩子对游戏类、情境类趣味性强的问题举手非常积极,有些知识性的问题举手相对较少,教师和蔼亲切语言幽默,孩子举手也会更多,孩子所以孩子举手发言的多少与老师的课堂呈现形式有一定关系,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很重要?
(1)孩子发言回答的过程(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会让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2)一年级孩子上课注意力有限,经常发言,感觉自己像课堂上的主人,能有效减少上课走神;(3)从知识的被动输入到知识的主动输出,才是一次最完整有效的认知过程;(4)对语言表达、公众演讲等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未来职场用得上;(5)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从别人的答案中学习知识,课堂气氛也很好。
当然,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他的听力很强,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也不会走神,课堂学习虽没有积极举手,但不走神,其实也是可以的。
有些学生会答的题急躁表达,不善倾听别人的想法其实反倒是学习有些浮躁。所以爸爸妈妈要放平心态,先接受孩子做个内向、踏实点孩子也挺好,再慢慢帮助孩子变成积极主动的孩子。
(1)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让他多表达,有些爷爷奶奶孩子手一指东西就来到面前,孩子的语言就慢慢滞后了。当孩子需要东西时让他尽可能的说出来或者形容出来再拿给他。当孩子小时候表达困难时,爸爸妈妈要耐下心来听孩子慢慢把话说完再问题你的意思是不是......?而不是打断孩子替孩子说话。
(2)让孩子大声练习朗读,据我观察,朗读能力强的同学语言更富表现力,他们也更愿意举手发言。此外,一二年级是朗读的关键期,因为朗读比默读花费的时间长,所以从三年级起学生学习的文章逐步变长,也会逐步学习默读、跳读等,但朗读有很多好处,它对材料等记忆更完整,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孩子声音小。可以给她买个小快板,边打变读,要求他读出节奏,声音盖过快板。
(3)如果孩子因为信心不足而没有发言,可以提前在家做足功课,预习后妈妈试着扮演老师来提问,或者扮演小老师把问题讲给妈妈听,也可以想想同学会怎么答,自己的答案能不能与众不同更精彩,如果一次发言很精彩一定会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这种感觉会很好。妈妈教孩子写在书上或本子上,忘记时大胆念出来,给孩子安全感。
(4)爸爸妈妈也要告诉孩子,发言的机会就像蛋糕一样,滋味特别好,很多同学都想分一块,有时小朋友还不一定能分到,能分到的孩子是特别幸运的。你看你们班xx每次都特别积极,他就很爱吃这块蛋糕。也要告诉孩子答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这样你考试就不会再出错了,特别幸运。
(5)可以每天问问孩子,今天举手了吗?刚开始举了手就奖励孩子,慢慢的发了言才奖励孩子,再后面还要问问今天老师提了些什么问题,哪些同学发言了,他们怎么答的,你觉得谁的发言值得你学习啊?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会好一些。
(6)还可以说,你比爸爸或妈妈小时候强多了,那时的妈妈一看到老师就脸红,后面妈妈如何克服有什么好处之类的用同理心来帮助孩子提升信心。
爸爸妈妈先尊重孩子的性格,理解孩子的困难,告诉他们学会认真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发言把知识靠自己的努力搬运回家也很不错,再慢慢告诉孩子发言是知识消化、吸收、运用和反馈的一部分,也是与同学共同分享的表现,帮助孩子做一些铺垫与改变,相信当一年级的孩子尝到了发言的快乐就会慢慢爱上发言的滋味。毕竟能说话会说话,那是智慧与内涵的呈现,真的有可能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