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仓学习学习能力学习

“听书”的学习方法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188人  Lee公子

Lee公子 原文作于2014年10月 2018年8月5日 有修改

听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学习方法相配合。
听书并不是简单告诉你安装一两个某某软件之后,你就掌握了,它实际上意味着改变你很多传统的学习模式,并需要有一套新的学习方法相配合。
“听”与“看”的直观区别在于:听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可以实现一心二用,或者更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让你的大脑CPU实现了双核。而看的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一种单核的信息处理模式,也就是说你在看东西的同时很难去处理一些别的事情。
听书的优势是:完整全面地消化信息,并能够高效利用移动时间,并且信息的记忆效果好;
听书的劣势是:有点囫囵吞枣,区分不出来信息重点。

听书方法一:先浏览目录结构,再开始听书

听书的信息消化方式由于是一种从前到后的顺序结构,你很难跳跃地去获得信息,因此,为了获得信息的结构和重点,最好首先浏览一下书籍的目录结构,或者在听每一章节的时候,先快速地浏览一下原书中有没有一些标注出来的重点或者图例,这对于在脑海中快速建立一个重点信息分布图是很有帮助的。

听书方法二:不同的精力状态,听不同的书

书籍的类型不一样,听起来的感觉和听完之后的效果会有很大区别。
根据信息表达方式的不同,我把书籍简单分成四种类型:
1、叙事多,说理少的书(例如小说,传记类)
2、叙事少,说理多的书(例如文艺类,理论类,趋势类)
3、叙事多,说理多的书(例如专业书籍,管理书籍等)
4、图文并茂,示例多的书(例如经济分析类,实用技巧类,PPT演讲稿等)
你如何判断这本书是说理多,还是叙事多?你只要听一本书15~20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总体来说,说理多的书籍,你理解它时,需要的关联知识会更多,而且会有更多的概念产生,所以听书的时候注意力要求更加专注,记忆点也更多,所以不会像叙事多的书籍听起来那么轻松。
而图文并茂过多的书籍,实际上不太适合听,因为主要的信息要通过图像传递,你不看这个图像就很难搞清作者的意图。
你可以在不同的精力状态下安排听不同的书。

我平时用来学习的时间,可以分为十种情境:

结合我的听书感受,更适合听“说理多”的书籍的时间情境是

当然,什么时间情境下听什么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仅仅是列举了我的方式,作为一种参考。

听书方法三:听书以后要做信息处理

养成听书习惯之后,会极大地提高你的信息摄取量,你如何把信息消化吸收,进而内化成长,就是紧接而来的重要任务。
如何进行信息的“读后管理”呢?需要对所听的书籍做三个信息处理的动作(尽量每天做)

动作一:针对听到的重点内容、精彩内容做回顾甚至摘录。

听书可以快速捕捉到书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要点,在一天的晚些时候,需要针对这些记忆深刻的重点内容和精彩内容做回顾,作出书面的摘录。

动作二:每天做一个“学习思考题”。

我使用了一个叫做“学习思考题”的脑图模型,需要经常撰写,作为自己每日学习成果的一个提炼工具。
学习思考题脑图记录两类自己的学习心得:一类是自己困惑的问题,感兴趣的主题;一类是自己所读书籍中的重点观念,自己有所领悟的概念和想法等。
每天听书之后请把当天听书获得的重要观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记录在学习思考题脑图中。

听书方法四:读完的书籍制作一张自己的图书清单列表。

读书清单的制作是很有必要的,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居然听完了那么多书籍。读书清单即要记录自己已经读完的书籍,也可以记录自己计划阅读的书籍。
示例:


推荐使用“伙伴云办公”,免费制作自己的读书数据库,实现手机、电脑随时访问。

听书方法五: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调节播放速度,兼具效果和效率。

朗读的速度不同,大脑理解信息所需要的专注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在一种专注不动的状态下听书,是可以提高朗读速度的(例如在飞机上或者长途汽车上,单纯就是坐着),可以在比较快的速度下正常理解书中都说了什么。如果是在移动状态中,因为注意力比较分散,就要适当降低朗读速度,否则大脑会不记得听到了什么,还要重复听,效果反而不好。
另外,根据经验,“说理多”的书,听书的速度要适当慢一些,便于理解概念;“叙事多”的书,听书的速度可以更加快速,便于捕捉情节。


相关阅读
分享一个苹果IOS系统中的万能听书方法
用耳朵拯救阅读——听模式学习方法简介
怎样在手机上“听”PDF图书
无线耳机选购指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