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1000字婚姻育儿

《啥是佩奇》到底想表达啥?不只是一个广告!那是个寂寞。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6人  靓汤爱读书

前几天深夜,一支短片,在朋友圈和微博刷了屏。

讲述的是一个农村的爷爷,倔强却又在时代中落了伍。

过年前,爷爷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结果是孙子天天接的电话。

爷爷问:“告诉爷爷你需要什么东西?爷爷给你准备。”

孙子说,想要佩奇。

爷爷刚想问“什么是佩奇”,手里的“古董手机”没声音了,信号也断了。

为了搞懂孙子想要的是啥,他戴上老花镜,翻出字典查询。

没有找到答案,就求助全村人,从养牛的大叔问到小卖铺的老板娘,最后终于得知,佩奇是红色的猪。

然后竟然带着红色油漆,准备把花猪染成红色。

恰好碰到的“老三媳妇”告诉他:“佩奇是假的,动画片……长得就跟鼓风机似的。”

总算知道了一点的爷爷,让“老三媳妇”指导他,坐在院子里,就开始自己做一个。

儿子开车,接他到城里过年。一家人劝他先吃饭。

爷爷不听,从麻袋里掏出一包包特产:

“这是我给你们采的蘑菇,这是我给你们摘的大枣,这是我给咱家敲的核桃……”

最后,他掏出一个红布包:“这是我给我孙子带的礼物,这是宝贝!”

随着孙子惊讶和期待的表情,一个爷爷版的“佩奇”放在了桌子上。

看着短片,大家跟着孙子一起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NO.1

电话

刚刚被这个刷屏的故事,浑然不觉这是一个广告,感动的差点流泪的时候,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家人的聊天越来越尴尬,而且是那么的急躁和不耐烦,就在1分钟之前我还被别人家的爱所感动。

解释好久,终于听明白了。母亲原来被广告吓得关了好几天手机,还杀毒杀了一天,还是疑神疑鬼的认为手机被黑客占领了。

我听她说,看头条的时候,突然弹出了一个弹窗广告,上面写着系统警告,还有震动提示。我母亲居然吓得赶快卸载了头条,然后手机关机了一天,第二天杀了一天毒,最后战战颠颠的打开自己的资金账户,里面的钱还在,然后立刻给我打电话。而那个只是个游戏广告。

我听她说的时候,我有些哑口无言,什么时候头脑中聪明神武的父母已经落伍到这个程度了?

这还是我当年从小到大一直坚信的永远正确的父母的样子吗?

他们也许是真的老了!

就像冯小刚《老炮》里演的,自己以为还是个人物,那套观念早就被时代所抛弃了。

02

反思

每天都在感动着别人的故事。

每天都在思考着别人的人生。

每天都在关心着别人的动态。

直到身边的人和你说话的时候,如同重新认识的陌生人!

养儿才知父母恩。

我的孩子已经6岁了,我在孩子的眼里,就像我6岁时看着自己的父母的样子。

儿子经常表露出对我的崇拜,爸爸会画画,还会拍篮球,还会跳绳。好厉害!无论我做什么,儿子的眼里都是NB的眼神。

我在儿子眼中扮演的是全能的神。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开始变得不那么伟大了。因为,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开始犯各种错误,害得我当众出丑。但父母的命令还是听的,因为我所有的决定都是父母替我做的。

我上中学的时候,父母开始变得无法沟通了。当我的思想和他们交流的时候,通常是以生气收尾的,觉得与父母格格不入。但父母的命令还是要听的,毕竟人生还有很多重大的选择要做。

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开始变得难以交流。甚至我每个暑假,我都不会回家,因为实在是喜欢自由自在的日子了,而且和父母的价值观相差太远。父母的话,不可能去听了,有价值的内容太少了,甚至那套价值观早就过时了,我无法想象过去他们说的话我一直在当成圣旨。

我上班的时候,父母开始追着我交流。信息时代,太多的困扰,每天忙于在老年人圈传送各种震惊的内幕消息,奇葩的养生知识,每天听那些假消息,生怕自己的个人信息一直被盗,天天在杀毒。手机一有问题,立刻就打过电话来,还不停的警告我不要泄露信息,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都是网上说的。

03

隔阂

就像《啥是佩奇》里的爷爷一样,非常的热衷又非常的无奈。这注定了是两代人的隔阂,但充满了爱!

或许现代人都羞于表达,过去的时代留给人们太多的烙印。

就是难以开口,说“我爱你”真的很难。

有一个故事,老人在弥留之际,心跳越来越平,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眼看就要不行了,孙子走到老人的耳边轻轻说了句:“我爱你。”

老人的心电图立刻开始了波动。这是奇迹,只有爱能创造的奇迹。

每个人都爱着父母,爱着孩子,爱着家人。为何交流的时候变成了不耐烦和埋怨。

甚至父母与孩子成了仇敌。孩子的房间门成了隔绝亲情的最后一道防线,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4

交流

把爱说出来

我们想表达的爱意和我们的行为事与愿违,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交流障碍。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心理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

弗洛伊德曾说,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也是会应用心理学技巧的人。他们能在纷繁的事物中,看到事物的主流;能从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规律;能从曲折过程中,看到光明的前景;能从微小的变化中,看到即将掀起的风暴。

在与人交往的艺术中,这本书用了很多的小故事来引申出大道理。比如:交往中要如何留有余地,对待问题灵活应对;和人交流避免争论;和人讨论的时候实话巧说;和人交往要学会赞美;揣摩别人的时候要善于倾听;与人起了分歧,要注意转换立场;为人做事要互惠互利等等。

前不久《听书》讲了一个很普通却很值得反思的问题。家长们太爱替孩子们做决定了,孩子说的话家长总是没有听完就会打断,然后粗暴命令他们,听我的就对了,别废话。后来孩子长大了和你没有废话了,你还没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那位作者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因为在他的眼里,孩子就是个孩子,什么都要他做决定,他从不打算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只需要执行他的话就对了。

直到他在超市结账的时候,他看到这么令他一生难忘的一幕,在一个外国人的超市,有一家四口在逛超市,他们每个人拿着各自的篮子,其中那两个孩子看起来很小,大概就是6-8岁。然而,孩子一直在自由的挑选着东西,像个大人的样子,在出口结账的时候,是自己掏出钱来结账。

那个时候,作者明白了,在那个家庭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小孩也是个人,那个家中孩子是个独立的人。

如果,现在每个孩子都缺乏独立的能力的时候。请注意,那怪不了任何人。就像书里说的,有时候懒惰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是独立的人格。

05

自由

就像这本书里的一个章节里说的,《鱼缸法则》中的故事。总裁办公室里有一个大的鱼缸,里面生活着不少的热带鱼,它们都只有三寸长。

有一天总裁的儿子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这时候,人们只好把鱼抓到喷泉里去了,过了两个月,当买来新的鱼缸的时候。人们惊奇的发现,鱼儿已经长到了一尺了。

后来把这种给鱼更大的空间而带来的快的成长现象称为“鱼缸法则”。

教育孩子和养鱼是一个道理,孩子长大需要更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在鱼缸里难以长成大鱼。

作为父母,应该除掉更多的担心,让孩子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让孩子做自己的选择,实现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世界。

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家长不要强求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父母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感到无奈,导致他们的反抗。

  家长应该打开鸟笼,让鸟儿得到自由,敞开的鸟笼将不是牢房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