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也是给未来的礼物
年初写的文章,我陆续贴出来,供高中留学生参考
看到“滑铁卢大四学生自杀”的消息,心下一颤。
不是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消息了。自来到多伦多,各类事件充斥着这个城市,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生自杀的消息接二连三。据说自2012年以来,这已经是滑铁卢第10起自杀了,而Waterloo也因此获称“自杀大学”。多伦多大学自杀的例子也几乎年年有。
2016年11月,男留学生自杀,多伦多大学,药理毒物学专业
2017年1月,女留学生自杀,滑铁卢
2017年3月,男留学生宿舍自杀,滑铁卢,计算机专业
2017年12月5日,华裔女学生自杀,多伦多大学,牙医专业
2018年3月5日,男留学生跳楼自杀,滑铁卢
一张张翻着转发消息的截图,一条条评论读下去,这样的事情深深的触及着每个人的心,对逝者的同情、对学校的不满、对压力的抗拒、甚至是对自杀心理的不理解......看起来极尽优秀的留学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选择了离开。也许,是不可理解吧,也许,是看起来不值得吧~
“学习在生命面前算个屁”这样的话,谁都会说,但是面对竞争,面对比你强太多的对手,面对你放不下的自尊心,留学生的心里都藏着“学不死就继续学”的呐喊。不希望最后还是回去靠着爸妈,不愿意被任何人瞧不起,更多的,是不想到最后自己看不起自己。
“别让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无数次听闺蜜抱怨着,说曾经自信到发光的自己怎么不见了,那么优秀的自己怎么就消失在了人海中。在国外呆的越久,越是对她的话感同身受。曾经趾高气昂的一个人,如今没了脾气,增加的是内心的焦虑+越来越多的自卑感。
做大学申请的时候,一个个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写下去,越写越没底,越往后就越生出“我这么差怎么跟别人比”的感受。成绩不算很好,问到近年课外的奖项,每次都慢慢吞吞填上没有,那一刻涌上来的心虚……
留学生的圈子,两极分化很严重——“不走心的”和“闹心的”。
“不走心的”孩子们生活的很潇洒,出国就是换了个地方玩,偶尔良心发现聊点学习,至于会不会去学就不得而知了。而“闹心的”就是完全相反的了。为了分数、为了申请、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焦虑着,恨不得烧香拜佛、逮啥信啥,只要能拿offer真是啥都信(弱弱的说我连独角兽都转发了😂)聚在“一坨”除了大学没别的可聊。
听说别人拿到offer心中瞬间奔腾而过千万只草泥马,还面不改色地送上“恭喜恭喜”,再补一句“狗富贵、互相汪”。居然这样变成了戏精......
家长安慰说“身体重要,学习再说”,然而,我们都懂,没啥事~不学习你试试看嘛😆
面对痛苦,是心态问题?还是外界压力?说到底~尽人事听天命~同侪(同伴)压力无形中在不断放大,越是优秀的人扎堆,竞争、挤压越强,总忍不住计算心理阴影的面积。
身处海外,我很能体会他们的心境。也常常在备感压力的时候,慢下来,对自己说:尽自己所能就好,保留自己的骄傲和自信。试着用Googie的企业文化来表达:你有个问题,我有个想法,那我就帮你解决一下。
总会碰上各种问题,我们只是需要一个更好的想法!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