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读书

《圣殿春秋》:大地的支柱,是神殿亦是信念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45人  李杨手记

书名:《圣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作者:肯.福莱特

译者:胡允桓

成书时间:1989年3月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7

《圣殿春秋》封面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1352页的长篇巨著《圣殿春秋》。这是作者肯.福莱特“中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讲述了十二世纪的英格兰一个有关修建大教堂的故事。在政局动荡、连年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来自民间的建筑匠师汤姆孜孜以求修建一个美丽大教堂,由此而引出了许多与教堂修建有关的人物和故事。然而教堂的修建是包括政治、宗教、经济、科技、民心、商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说不仅为读者细密地编织了这一整套势力网络,还生动地呈现了政权人物、宗教领导、建筑匠、乃至骑士、百姓、强盗等各阶层人物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就像是一个时代生活的大万花筒。此外,小说内涵丰富,不仅展现了国家的历史变迁、家族的兴衰成败、人民的跌宕命运,而且不乏深刻的宗教、哲学、美学与心理学的启迪。虽然本书出自男性作者之手,却透出女性主义的气息,展现了许多平凡而又独特的女性的风采。

1. 丰富生动的时代百科全书

【政治风云变幻】

小说的时间线从公元1123年持续至1174年五十多年间,这一时期在整个中世纪的时间轴上大致处于中后期。故事发生于英格兰亨利一世统治时期,新国王斯蒂芬在教会加冕即位后,老王亨利的长子罗伯特伯爵联合莫德皇后一起发动了叛乱。威廉.汉姆雷一家为了得到夏陵伯爵的采邑(即封地),起初作为斯蒂芬的支持者,后来则站在温切斯特的主教亨利(国王斯蒂芬的兄弟)和沃尔伦的一边,并随之在斯蒂芬和莫德之间来回倒戈。反对斯蒂芬国王的夏陵巴塞洛缪伯爵被杀害后,留下了一双儿女——阿莲娜和理查姐弟,他们肩负起为家族复仇、夺回伯爵采邑的使命。王桥修道院的副主教沃尔伦与菲利普在动荡时局中达成交易,励精图治、敬奉上帝的菲利普此后成为王桥修道院副院长,在政治和宗教斗争的夹缝中开始兴建大教堂,而野心勃勃的沃尔伦则孜孜以求于个人权势,多方阻挠王桥修道院兴建教堂。汤姆和杰克先后作为修道院的建筑匠师,在菲利普副院长的支持下矢志不渝地完成着修建教堂的夙愿。汤姆一家的命运也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几经沉浮。最终,沉冤得以昭雪,恶行遭到报应。故事到亨利二世的统治后期结束。

【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

小说如巨幅画卷般形象地描摹了12世纪英格兰南部城市和乡村的风貌,生动地还原了中世纪劳动人民的生活。

例如,阿莲娜和弟弟理查逃离威廉后,来到温切斯特城中找活儿干。“温切斯特到处都是小作坊,制革和织布的。”可见当时的手工业多么发达。“在每座房里,院里,男男女女都在干着大量需要水的活儿,洗木头、揉皮革、浆洗或漂染布料、酿淡啤酒,……”小说这样描写一个正在漂布的女人:“一个很有力气的女人从小溪里打回水来,倒进了一个镶了铅边的大石槽里,还不时从一个口袋里掐出一定量的漂土,加到槽里。大石槽的里面,是完全泡在水里的毛呢,两个男人正用大木棒(那叫漂工棒)敲打石槽中的毛呢。经过这刀工序,毛呢会收缩,变厚,更能防水,漂土还可以从羊毛里滤出油脂。……那女人顺从地走过来,伸出一双手。那两只手又粗又红,上边有好些破裂的伤口。……”

在菲利普来到林肯——一座山上的城市后,作者从他的眼中描绘了这座城市当时的景象:“城郊可真够宽敞的,人口一定有好几千。……林肯显然靠船才能维持。……离开了延伸的城郊,进入了拥挤的城市。一条狭窄却难以想象地拥挤的街道,在他们面前陡直地通往山上。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部分或整个是石头建的,这是一种相当富裕的迹象。……唯一的一块块平地都是紧靠教堂的墓地,每块平地上都有个市场:买卖粮食、家禽、羊毛、皮革及其他。……尽管离城堡很近,但教堂还是被当作了国王的军事总部。……墓地成了兵营,搭着帐篷,砌着炉灶,马匹啃着草皮。”

诸如此类的有关各个城镇人民生活的描绘在小说中不胜玫数。总的来看,12世纪的英格兰南部各地,贫富差距悬殊。在劳作方面,农村妇女不仅要照管家务,还要参与各种农活和手工劳动。无论穷富,人们的生活和宗教密不可分,人们普遍关心死后灵魂的去向,因此都有对个人的罪孽忏悔的需要。中世纪的修道院,不同程度上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了最大的照顾和救济,包括提供食物、住宿和衣物,对于有专长的流浪者,教会和修道院甚至会加以留用。那时的人们似乎热衷于观看行刑仪式,似乎压抑的情感得以在观看仪式中得以宣泄,以致关于两场行刑仪式的描写同时成为本部小说的开篇和结尾。在婚嫁方面,农民阶层的年轻人似乎保持着些许的择偶自由,而王公贵族的婚嫁则往往与政治利益有关。妓院在当时被视为卑贱的职业,但收到官方承认和法律保护。除了本地市民经常光顾外,嫖客中还包括途径的过路人、商人、被城市驱逐的罪人、游吟诗人、小丑、流浪汉、强盗等等。

【教堂之美】

虽然,王桥大教堂的修建是作者在小说中虚构的,但其原型则杂取自彼得伯勒、坎特伯雷、索尔兹伯里、温切斯特、格罗斯特和林肯的众多教堂。在小说中,它历经半个世纪建成,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和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法国圣丹尼教堂相比,其落成时间相近。让人唏嘘的是,尽管中世纪时期人们受到极大的思想禁锢,但他们仍抱以信仰,凭借发自内心的虔诚,自发集体地修建他们心灵的庇护所。

教会是由人组成的,由兼具神性与魔性两面的人们所组成的教会绝非完美,在中世纪甚至充斥着卑鄙龌龊、厚颜无耻、肮脏下流。然而,教堂却是由完美的线条、科学的设计所构建而成,融入了扇形拱顶、尖拱券、彩色玻璃等元素,那巨大的窗户迎进灿烂阳光,高高的拱顶直插云天,代表了至高的美与超脱的神性。当菲利普副院长问建筑匠汤姆“为什么你想修建大教堂”时,汤姆的回答是:“因为它很美。”汤姆被自己的回答所感动,也触动了菲利普副院长。“是的,还有什么能比为上帝做些美的东西更好的事呢?”

2. 精彩细微的人物刻画

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其实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对人物内心活动和个性特征的刻画,不禁让人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并未塑造出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典型和反派典型——似乎好人都特别的善良、正直,肩负着拯救的义务,而反派则坏到骨髓,让人咬牙切齿。对复杂人性的深刻理解,使得作者塑造出一组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

【菲利普副院长】

几乎完美的菲利普副院长曾是一个在战乱中目睹双亲被残忍杀害的孤儿,后来被一位修道院院长彼得收留。在充满敬虔氛围的修道院中长大,逐渐成为一个颇有才干的修道院管理者。在担任王桥修道院副院长后,他治理衰颓的修道院、振兴当地经济并耗费几十年兴建了教堂,同时他的一生都极尽所能地帮助穷人和弱者。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成就是靠勇气、决心和才智而取得的,另一方面,他不断提醒自己,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是有上帝的帮助。在他与主教沃尔伦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似乎永远无法真正地做到圣本笃训诫第七条和第八条中有关“谦卑”的阐述。

【建筑匠师汤姆】

建筑匠师汤姆毕生的心愿是修建一座大教堂,他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是朝向这个方向。在修建大教堂的过程中,他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面对危机和灾难,能做出正确的估量和最好的计划。然而他心底始终压着一桩“罪过”,在前妻埃格妮丝生产去世的第二天,便被艾伦所深深吸引并发生了肉体关系,此后长期同居在一起。他认为这是一项骇人的罪孽,然而他的欲望大大地胜过了罪恶感。他想要把修建的大教堂奉献给埃格妮丝,以使她的灵魂安息和安全。

【女强盗艾伦】

女强盗艾伦的情人遭陷害死于绞刑,此后她带着遗腹子杰克独自在林中生活。她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独立自主、自给自足。几乎每一个和她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目光中洞穿人心的力量。她丝毫不受世俗观念和礼教的禁锢,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敢于直接地表达个人的爱憎和情感。她在子女养育方面的智慧也有着同时代人所不及的过人之处:一个女性可以没有爱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她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一直没有父亲。为了让儿子杰克在成长中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男性标杆,她毅然走出森林,和汤姆一家共同经营起食不果腹的生活;她还鼓励阿莲娜抱着几个月的婴儿只身前往西班牙和法国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孩子的父亲。

【威廉.汉姆雷】

最让我触动的人物是威廉.汉姆雷,一个既可恨又可怜的人。他十九岁时本和巴塞洛缪伯爵的阿莲娜郡主订了婚,指望由此使汉姆雷家族跨越乡绅和王公贵族之间的边界。但她不喜欢他,这婚姻也就作罢。汉姆雷家把这看作是奇耻大辱。威廉更是为此陷入了持续一生的痛苦、仇恨和扭曲的报复之中。

威廉的可悲之处,在于他高大的身躯下住着的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害怕的孩子,自小他那精明而恶毒的母亲就不断给他讲述地狱的种种骇人场景,用嘲讽、恐惧和服从对他加以管束。他的自我一方面渺小、软弱、恐惧、无奈,充满不确定性和无法控制的感觉,一方面充满痛苦、愤恨、强烈的掌控欲和占有欲,需要用控制和权力感来抵御所有弱小的感受,找回被尊重的感觉。青年时代的他嫉妒而刻毒,喜欢玩虐猫游戏,热衷暴力,对他人几乎毫无同情和怜悯心,只能从给他人造成痛苦中感受胜利。每当面临真正的险境时,他只能用佯装的勇敢来掩饰真正的胆怯。

因此,他也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与被爱。他在两性关系方面,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和女性建立起情感联结,无法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赢取女性的爱,而只能将性作为一种攻击的表达,通过控制、强奸和施虐从女性的惊惧中获得高潮。而这正像他对待穷人和农民的方式,在滥施个人野蛮的淫威时从他们的茫然失措的恐惧中感到极大的满足。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百分百的恶魔。他曾想不顾母亲强加的意愿、逃离母亲的掌控,然而他从来没有发展出质疑母亲的能力,对母亲保持了几乎是绝对的忠诚,他自始至终坚信母亲的教导:“要是人们不怕你,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四处放火、抢劫、强奸与谋杀。或许,正因为他无法释放对母亲的不满与攻击,将这股能量指向外部世界。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知觉,他自知罪孽深重,每当他想到地狱的折磨时,都胆战心惊。然而他一切的忏悔都被沃尔伦主教虚伪而卑鄙地利用和赦免了,直到他最害怕的来自地狱的折磨和威胁都对他失去了作用,以致他丧失了最后的良知和救赎。

3. 女性主义的光辉闪烁

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我深深地喜爱着书中几位女性人物如艾伦、阿莲娜、伊丽莎白等。

【女人的真性情】

这又要以艾伦为例。她看似玩世不恭,但却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性。世俗对于善恶美丑有其通俗价值观,而艾伦也自有其判断力。

当初,尽管汤姆的妻子尸骨未寒,但她毫不掩饰对汤姆的情欲,义无反顾地走出森林和这个深爱的男人过起风餐露宿的生活。她深爱汤姆,但毫无取代埃格妮丝之意,反而在汤姆感到罪恶难当时安慰他,一再帮助他确认他是爱着埃格妮丝的,没有什么事能使他否认这种爱。

当菲利普副院长给饥肠辘辘的汤姆一家人提供了食物时,她敢于直陈事实的真相,认为重点不是要感谢上帝,而是要感谢农民给教会缴了十一税。当得知汤姆为了修建大教堂而放弃了和自己共同生活的机会时,她一气之下蹬上修道院的餐桌,在一本打开的教会书籍上撒起尿来,最后愤愤然离去。在阿尔弗雷德靠着卑劣的手段取得了与阿莲娜的婚约后,她哀伤和悲痛地在教堂里大声诅咒他们的婚姻。

她自由不羁、敢爱敢恨,同时又有着洞穿世事、超出常人的智慧。某种程度上,她的精神和理念也促进了阿莲娜的觉醒和成长。

【女性的自我教育】

书中提到两个细节:一是汤姆在初次来到艾伦在林中居住的洞穴时,发现在洞穴中一些必要的原始的捕猎等工具中,还有三本书;二是19岁威廉曾看到16岁的阿莲娜在读书,他感到不可思议。那是一个几乎只有修女才读书的时代,即便是识字的修士,大部分也只读修道院里必须要读的祷文。一个坚持自我教育的女性,在思想和见识上无疑都是超出常人的。

艾伦的儿子杰克尽管在森林中长大,看似与世隔绝,但是他比大多数平民更有文化,在艾伦的教导下能够读写,并背诵了许多吟游诗人的叙事诗。后来杰克和阿莲娜的结合,也是从杰克注意到阿莲娜独坐一隅醉心阅读开始的,他们是全镇除艾伦外仅有的两个知道法兰西传奇诗歌的人,后来阿莲娜为杰克所诵读的叙事诗所着迷,从而渐渐地打开心扉、喜欢上了这个能理解自己的善良纯真的小伙子。

【女性的工作能力】

阿莲娜十六岁时,由于威廉.汉姆雷一家设计进攻,父亲从夏陵的伯爵成为阶下囚,阿莲娜肩便展现出她女中豪杰的本色。从杰克的眼中看来,她就像一首诗中的一位公主,在危难面前对仆人和孩子们负起责任,要他们坐下,保持安静,躲开那些正在格斗的人;她还在汉姆雷的人虐待俘虏和举剑威胁手无寸铁的男男女女时,向敌人高声喊叫,显出毫无畏惧的样子。

在惨遭威廉蹂躏后,她和理查一起逃出伯爵城堡,辗转来到在王桥镇,并在此逐渐成了一个绝顶出色的羊毛商,为弟弟成为骑士提供经济保障,一丝不苟地践行在父亲生前立下的誓言。

在威廉成为新任夏陵伯爵后,阿莲娜目睹了其对治下居民、佃户们采取的粗暴手段,对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暴劣愚笨的威廉实在毫无管理才能可言。阿莲娜开始另辟蹊径地拯救这片土地,她先是提议由生来便具有武士天赋的弟弟理查担任指挥官,集合起一群本是乌合之众的强盗,组建起非正规军队,不时地打击威廉的城堡和骑士部队。后来当国王亨利二世同意伯爵采邑重归旧主后,阿莲娜成为了代理伯爵。此后,她整饬农业和经济,使夏陵逐渐恢复了往昔的神采。

李银河曾说:“长期以来妇女所面临的选择,或者是被排除在权力机制之外,或者是被同化在男性的阴影里,妇女独特的价值一直难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十二世纪的阿莲娜真称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在她和艾伦的身上,不仅证实了男人能干的事妇女大多都能干,而且兴许干得比男性更好。

【女性的自我成长】

阿莲娜是书中从创伤中复原的典型人物。十六岁的她曾在家族倾倒时惨遭威廉及其仆人的强暴,此后她差点丧失了对生活的安全感和掌控感,经历了一系列现在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比如强烈的羞耻感,噩梦和闪回。然而,在父亲死前立下的誓言——照顾弟弟理查,直到他夺回伯爵采邑——帮助她重新振作了起来。然而,许多年中无论她在经商方面是多么成功,都无法回忆和面对过去的创伤场景,也无法开展一段爱情关系。她曾多次再度和威廉那个蹂躏过她的魔鬼相遇,刚开始她感到紧张、惊恐,甚至羞红了脸,后来她神态自信、坚定而果断,用冷峻而轻蔑的目光盯着威廉。她成熟了,脸上重现幸福与健康。再往后,她和杰克的爱情使她重新接纳了自己的身体,一个真正的爱人包扎了她内心深处最难以启齿的创伤。

阿莲娜曾对父亲立下誓言,起初的确是她在艰难惨境中生存下来的动力。十多年里,她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并支持理查作为骑士的一切开销。为此,她甚至默许了贪婪的弟弟和阿尔弗雷德达成的交易,为能继续给理查带来经济供给而放弃了深爱她的杰克,同意嫁给根本不爱她、内心像威廉一样充满报复和怨恨的阿尔弗雷德。为了兑现曾对父亲发现的誓言,十几年间,她几乎没有为自己做过什么。

在艾伦的鼓励下,她终于决定不再把生命耗费在对父亲的誓言上,开始放下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负责。一方面,她离开理查一段时间,不再做他的“替代母亲”,以使他学会独立;另一方面,她踏上为自己和孩子寻找杰克的远征,重建自己的幸福家庭。

年轻的伊丽莎白在威廉母亲的安排下嫁给威廉,但无疑威廉并未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因此伊丽莎白惨遭婚内性暴力,这无疑是一段极其不幸的婚姻。偶然的机会,阿莲娜和伊丽莎白相遇,共同的不幸遭遇和对威廉的憎恶使她们变得亲密。伊丽莎白对阿莲娜的佩服近似于英雄崇拜。胆小懦弱的伊丽莎白在阿莲娜的鼓励下,以智取胜,推翻了威廉作为伯爵在夏陵的统治。

她们都是美丽的女性。她们的美丽,在小说中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体和外貌的描摹而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她们的个性而生动地跃然于读者眼前的。

4. 对宗教与救赎的思考

在这部小说中,王桥大教堂之所以最终得以兴建,表面上是受各股宗教势力和政治势力来回博弈的左右,而在根本上还是得益于:执着追求的建筑匠汤姆和继子杰克,一心为上帝工作、想要拯救灵魂的副院长菲利普,以及许许多多为赎罪而自愿干活的人们。教堂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或许它是人们心目中上帝外化的显现,而上帝又或许是人们外化的良心。即使邪恶如威廉,也有着忏悔的需求。

小说的结尾部分展示了一种极端情况:坏人照样可以闯进教堂,滥杀无辜,彼得大主教惨死于威廉及其骑士刀下。正当读者和菲利普副院长一样,在阅读中亲历了这一切惨烈之后,似乎已近绝望,不禁扼腕,如果教堂不能成为人们最后的避难所,那么哪里才是呢?这时,一位妇女敬畏而又虔诚地来到彼得的尸首旁,收集他流的血、割下小块衣襟,仿佛这些如能带来神迹的圣物一般。尔后越来越多的信徒前来恭敬吊唁,以敬虔和神圣的信心面对这次屠戮。这位刚才还手无寸铁、任人宰割的彼得大主教,死后成为了殉道的圣徒,即将带来深远的心灵上的影响;信仰的殿堂看似被暴力和政权无情摧毁,却又被无数人“蒲草韧如丝”的信念所集体重建。菲利普副院长为这一切所惊住,而我们读者也同样为此而感到震撼。

在这全世界都为之晦暗下来的时刻,那位女性是那么光彩夺目!埋葬法兰西圣旦尼的亦是妇人;最后支持王桥大教堂修建的圣物是杰克从法国带回来的“哭泣圣母”;当刚出生的小婴儿乔纳森被搁置母亲的坟墓上时,是女性艾伦救下了她。圣经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是几位妇女留在十字架下,跟随耶稣的遗体到墓穴,又为耶稣的遗体预备香料,好膏抹耶稣的身体。

在长达三十年的战争中,沃尔伦使出浑身解数来摧毁菲利普,然而菲利普最终还是胜利了,他终于建成了壮美的王桥大教堂。这种争斗和结局,又像威廉和阿莲娜的角逐。在这两对人的情况中,都是人类女性特质中的弱小谦和击败了男权主导下的强大蛮横。

本书的题目《The Pillar of the Earth》直译过来,是“大地的支柱”。一语双关,在这苍茫大地,看得见的支柱是神殿,看不见的支柱则是信念。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