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读书笔记21:《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 【美】乔希·维茨金
作者在17岁时,已得到8次国际象棋全国冠军。此时已意识到名气是虚飘缈的东西。18岁时读《道德经》,生活也发生了转折,成为他人眼中的巅峰人物与生活质量之间毫无关系,他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后来学习太极拳,在象棋中的思维也运用到了太极拳的推手中,并获得首个全国推手赛冠军,后来共计获得13个全国推手大赛冠军。
作者认为学习方法对成长至关重要:象棋学习者必须要专心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有望获得高级技能。他会学习残局、中局、开局的种种原则。刚开始他会同时考虑一两个关键性主题,但慢慢地,直觉会学着把更多的原理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最终,这种基础已深深扎根,无须去特意思考,但潜意识里却会这么去做。这个过程会往复循环,并不断吸收深层次的习得。
国际象棋: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对“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防,倾向于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即学习理论)更倾向于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倾向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遇到挑战时,学习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反应,而简单用聪明、笨或者好、坏来评价自己能力的孩子,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这些理论是如何根植于我们脑中的呢?通常,父母或者老师在教育方式上微妙的差异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整体理论在成功时告诉他做得很好,失败时告诉他并不擅长这件事情,比如:小孩数学考试考的好,家长会夸孩子棒,太聪明了!小孩英语考的不好,会说这是怎么回事?不认识字了?这样小孩就会把成败与先天的能力联系起来。学习理论更注重过程,比如小孩写了不错的英文作文,老师会夸干的很好,会成为一句很棒的作家,继续加油!如果在数学中考砸了,也会说下次更努力点,会考得更好!
父母和老师在子女、学生智力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承担着极大的责任。必须要意识到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很多。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我们最大的障碍是面临危险或在战斗中受了伤,如何能继续保持这种长期视角。
作者也见过很多小孩,因为优质基因而卓而不群,但因比赛激烈,对手强势,开始对比赛失去兴趣,他们努力避开比赛,害怕形象会被击碎。对于他们来说失败永远是一场危机,而不是一个成长的机遇。
在行为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之后,我们要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要学着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作者在隔不开噪音,也挡不住烟雾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个环境融入自己的创新过程中,当静下心来,就能扭转局势。当对手嚣张把作者逼到恼火的境地时,逐渐认识到,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
连续犯下错误以后要及时恢复头脑清醒。在充满了竞争的生活中,旋涡效应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比如一流的演员在表演中忘记一两句台词,但是用即兴的表演让一切都回到正轨上来,观众们几乎注意不到这样的小事。所以在比赛中,在关键的时刻,保持冷静是可以转败为胜的。
太极:
要留给自己以退为进的空间,在一次次磨炼中乐意承受挫折。
学习武术很大的误导:急功近利。结果所学的东西全是初级知识,成为招式的收集者,而不了解基本知识。作者在学习太极最简单的技巧中体会细节的快乐。
划小圈指的是有效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比如重复一个慢动作直到技巧和身体融会贯通,然后分散成小步骤一步一步来,大动作压缩成小动作,每一点都可控制。学的更深而不是更广,可以把潜力中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混乱情况下如何做到处事不惊:1.学会平静对待生活中不完美之处。2.把不完美之处转换成我们的优势。3.在意识中制造一些起伏和波动来刺激我们前进。比如作者右手受伤,然后开始训练左手,使其用单手即可进行对抗。
怎么样在思维中变慢时间,认知变敏锐,把重心放在事物的实质上,并快速处理信息?作者的象棋生涯中,几乎所有启示性的时候都是无意间发生的,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把所有知识都协调到了一起,使之化成力量迸发,忽然之间难以理解的事情一下子就得清楚明朗了。真正的象棋大师有意识的观察行为要少得多,也就是说象棋大师脑海中存在的信息组块使得他能够用更少的有意识思维观察到更多的东西,象棋大师有更先进的导航体系,对所拥有的广泛知识进行快速筛选。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对手的心理,对其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心理的微妙操控。两个人的交锋就是一场无声的心理战,要读懂对方的每一种呼吸节奏和第一次眼神闪烁,要在对方毫无察觉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比如利用对手眨眼的瞬间,进攻使其失败。
万物合一:
每一个领域,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在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从容自如。一方从容不迫,一方被心理因素摧垮,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每件事情都有面临危机的可能,在实际生活中越从容,就意味在更大舞台上能把从容这一品质发挥的更好。
告诉虽人放松很容易,做起来很不简单,要让身体和头脑联系起来。通过间歇性训练,利用身体控制方法,在象棋比赛中让作者快速释放压力,从精神疲乏中恢复过来。做任何体育项目训练,把自己推向体力的极限,然后休息一两分钟,之后再继续向前推进,随着练习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慢慢压缩休息时间。
在挑战环境中,无法让我们释放紧张情绪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担心能否恢复最佳状态。比赛间的间隙、开赛前几小时的等待,必须善于等待,还必要享受等待。避免过度期盼比赛时意外出现的时刻也很重要,如果极度期盼决定命运的时刻,当它真正来临时会因兴奋和不安而过度紧张,平时要将一切事物处于险境,真正力量才会发挥作用。
建立一套固定修炼,制定几个得自然愉悦无压力的步骤。固定修炼会与在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系,一旦固定修炼被内化,可以用于任何活动之前,一种相似的心理状态也会出现。
比赛时切忌愤怒。不应该被愤怒控制或否认自己的愤怒,而是必须从某种程度上将愤怒引导到一种极度全神贯注的状态。世上总是有讨厌的人,必须学会以冷静的头脑应对,愤怒失控会让人生止步不前。成功的唯一方法便是承认现实,超越现实,鼓气勇气并善用之。
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运动员都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控制竞争中的局势,使其符合自己的特点。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很多大师已经把深奥的原理内化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只是出于直觉。我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如果我们使用它的时候不再需要前思后想,这些知识就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头脑。接着我们能向前再次飞跃,用我们所知的继续向前。如果我们在建造金字塔,每个平面都由技术信息和解释这些信息的原理组成,它们浓缩成块状,一旦内化了足够多的信息来建金字塔一层,就能继续下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