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之职业试药人日赚上千的背后,是人血馒头铸造的亿万产业链
最近《我不是药神》大火,慢慢的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故事情节,转向了药物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奇过,我们每次吃药时说明书上不良反应一栏的症状都是怎么得出来的?
这就是临床试验中得来的,那是怎么个试验法呢?
药品是给人吃的,当然要在人体身上试验了。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兴职业——职业试药员。
目前中国的职业“试药人”的构成较为复杂,但基本上由学生、医护人员和社会无职业者组成。而其中医护人员与学生是药物一期临床试验的主力军。
试药人存在的意思:每一种新药在批准生产、推向市场使用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和临床试验这三个过程。其中临床试验分三期:第一期是为了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代谢过程,需要在健康人身上试验。二三期试验是为了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受试对象为病人。“试药人”在医学界又被称作“受试者”,即人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
当然并不是让你去做试药员,而是中介,我们都知道从药物研发,到实验医院,再到试药员,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中介就是其中最关键的链接点!所以今天揭秘的是这个产业链中中介赚钱的那些内幕。
任何行业,我们往往会发现,中介有时候赚的是最多的,试药行业也一样。
试药中介的身份,就是把药品商与试药员连接起来的中间人,这个中间人不亲自试药,工作就是介绍试药员去试药,因为这个行业是属于小众职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
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就是试药中介发出来的,至于收益,平均在几千元一个人,一个月能找到10来个试药员,收入就可以达数万元。
一般临床实验对象都有人数标准的,光看一个人的实验成果是没有用的,以多少人为一批,能拉到一个就能拿到一个人的中介费用。
如果是新药研究的临床实验,给的佣金大,标准甚至有达到几万块钱一个人,除去给试药员和医院的,到中介手上的也有几千甚至上万,就算一个月只找一批,几万也是有的。
不过对于试药员来说,他能在这短短几天内就获得几千甚至上万元,正常情况下一天一千左右,给钱多的担心有危险不敢来,但更多人还是会咬咬牙干的,甚至以此为职业。
试药的对象去哪里找,试药对象分为两种人:
一种是健康人员;
一种是药物相对应的患者。
患者的话一般都是由医院内部自己寻找,对象也差不多是比较穷苦的患者,有良心的直接告诉你,最后还给你佣金。
没良心的有时候甚至不告诉你试药真相,就跟你说:你这病要花钱不少,刚好我们这边有新的药物,价格合适,你先配合着治疗几天,我们随时记录数据,不花你钱,然后让你签文件,你试验了药物,没有得到钱,反而感恩戴德。
至于健康人员,医院比较难找,毕竟谁没病会去吃你这个东西呢?于是就会花大价钱来让中介帮忙找流量。
目标人群多为无职业者,重点在于急用钱的人,现在还有在校高校生。
不过一听到药物临床实验,因为不了解药物原理,或者以为是什么解剖之类很夸张的实验,于是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了解之后一口气直接答应的,一种是了解过后依旧敬而远之的。
不过去劳动力市场那里去找,能找到的几率很大,因为去那边都是去找工作的。如果是有正经工作的可能会拒绝得比较干脆。
还有就是花钱买那些有信贷记录的资料,所以有人就专门卖贷款用户信息,这类贷款需求的很多都是急用钱的人,这类人也很精准。
至于高校学生,很多人觉得拉不了几个人,原因是那些高校生文化素质比较高,其实不然,有时候反而是这类人好搞一些,为什么呢?想想校园贷,想想luo贷,想想一言不合就拿一个肾换苹果的,被报道出来的多数为大学生。
而且听到药物临床实验,很多人了解到医院规模,了解到医疗公司是哪家之后才会思考要不要做,毕竟又不是那种,把人绑上之后丢到地下实验室,身边响起拉电锯的声音。
国家对医疗规定这么严,药物研发得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而且现在媒体这么发达,一出事,你整个医院收的实验费用都经不起公关消耗和试药员赔偿,医院也会小心进行,不然的话,出了事对公众不好交代,对医疗公司也不好交代,又要赔钱。
在贴吧里我们能看到大量的招募信息。
国内还有公司专门有为试药者研发了手机APP,如“易试药”“招招”等,上面每天不断滚动发布试药招募信息。
找到这些人之后,至于怎么聊,关键得有针对性,正如上面列举的几类人一样,强调医院规模,药物安全性,以及实验天数,和佣金额度,至于成不成交,得到医院让那些医院自己转化才知道。
毕竟中介只负责拉人,和讲一些重要事项,真正谈佣金和实验细节的是医生,谈完之后愿意就签试验声明,体检合格后,剩下的就不关中介的事了,出了事也是医院那边的责任。
如果是做过实验的人,甚至可以作为二次实验开发,只要找到路子,这就是一个来钱很快的职业,出来很久了,一直有人在做,但它的市场操作实在是冷门,所以专业搞这个的也实在不多。
怎么说呢?说难听点,拿别人卖命钱的操作,说好听点,就是为医疗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