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心理描写是建立在对意象领会的基础上

2020-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寻虎

心理描写是建立在对意象领会的基础上


《恶童日记》里,孩子的妈妈死了,孩子直接往院子里一埋,没了。就这么简单。真情实感不需要多少笔墨,真情实感的文字都是非常冷峻的,因为这样表现就足够了。往院子里埋,很不简单嘞,能有这一意象,必须是大作家,只有大作家才能撕开伤口,再撒一把盐。所有的描写都是心理描写,读者如果读的时候,发现作家在做心理描写,那个心理描写就失败了,心理描写是在文字背后的。梁祝的蝴蝶是编的吧?这意象为什么感人呢?因为它是真感受,人类共通的潜意识啊。小孩子都能感受,虽然他对蝴蝶没研究,对爱情一窍不通。我小时候看演这个戏,现在都记得。坟墓炸开,飞出两个蝴蝶,当时道具很低级,效果依然强烈。《撒旦探戈》里小女孩被哥哥骗了钱,然后吃老鼠药自杀,多么震撼。这是编不出来的,作者必须有心相,心相是意象的池子,心理活动就这个大池子里翻腾,池底是一颗深沉悲悯的心。心理往往是模糊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比如黛玉焚诗,有多重解读,如果直接说教,既不真实也不美。黛玉焚诗的描写,有一点是确定的——心已死,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效果就是通过描写达成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心理,精确的描写可以传达,不精确的描写就不能够传情达意。什么伏笔啊,穿插啊,写作时候不必太在意,作者心中有内容,穿插是很自然发生的。盲目羡慕大作家的伏笔伏线,曲折勾连,这是要不得的,并没有理解写作的要领。何必为了曲折而制造呢?写作时候,需要沉思看清楚画面,甚至能听到背景音乐才好,如此情节随着人物流淌,有情节是因为人物在活动,没情节是因为人物本来就是那样,编造情节是文过饰非的行为,编造故事更是要不得。曹雪芹想着情节故事,能写好红楼梦?《红楼梦》,你会发现尽管人物那么多,但都是在曹雪芹心中活起来,写起来才“活”,并不是曹雪芹技巧高导致。技巧确实能锦上添花,你不能说施耐庵技巧不高,某些大场面和复杂战争描写,施耐庵很强,但是水浒传的人物鲜活程度如何能和红楼梦中的相提并论?曹雪芹说,他想写几个熟悉的奇女子,这是谦虚的话,但也是实话,他对一个大家族,甚至社会的大厦即将倾覆感受到了,风雨欲来,人世无常这些感受都比较深。事实上,他生活在康乾盛世,长在富贵人家,如果他的感受仅仅是个人的穷困或者家族的败落,是写不出红楼梦的,只能写出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只有人物在心中活起来,作品的逻辑是人的逻辑,认识自由的,人的逻辑是非逻辑。按照现实逻辑,作品就成了私人化写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