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印象
关于新加坡的印象,近二十多年在官方和民间的传说中,早已耳濡目染,且多是正面宣传。所以退休后早有去新走一走的企盼,上次去土耳其从新加坡彰宜机场转机,看到彰宜机场的气派与大度,更激发了我去新加坡的意志和决心。5月20日,从土耳其回来仅一个半月,几乎原班人马,我们又踏上了新马波德申六日4晚魅夜游。因为是旅行社的八人尾单,性价比高,抢的人多,我们从得到消息到出发,仅一个星期。而且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我们就准备好了护照,照片,预付款,否则它是过时不候的。如果你掂三掂四,瞻前顾后,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和决心,结果很难成行。
我们是乘坐亚航D7879晚11点55分的航班,于21日凌晨5点左右到达马来西亚的雪邦国际机场的。然后当天再坐马来西亚旅行社的大巴到新加坡。在马来西亚接机的是当地50岁的男导游林荣财,一个华裔同胞,据他介绍,他的祖籍在福建安溪,从他爷爷下南洋到他已是第三代。有些年青的女团友管他叫大叔,我们叫他林导。而我们武汉的领队是二十多岁年青人付豪,我们叫他富豪。地接是领导,领队是富豪,哈哈,是不是挺有意思。林导粗旷大气,在介绍马来西亚风土人情时,语气词用得较多,也不太避讳某些敏感词,再加上或抑或扬的导游风格,一路上笑语连连,这倒是我不曾多见的导游类型。林导告诉我们,新加坡是很小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七百平方多公里,说个笑话,一个多小时,我们的巴士就能跑完新加坡全境。在介绍新加坡时,从语言,从动作,林导似乎露出一种不屑的神情。"特别是自来水,啊,你一定要煮开喝,不煮开,它有毒的,哇哇,你会吐掉的。”“嚓,一样的价钱,我们马来西亚住得好,会给你五星级,新加坡会比较挤的”。林导这样绘声绘色的介绍道。从吉隆坡到新加坡,大约六、七个小时车程,加上中途一个小时游览马六甲市(暂且不表),约一个时的中歺,从马来出关到达新加坡已是下午3点多了,下得柔佛新山的新马海关大桥,巨大的车龙堵得超长,但大多是集装厢和运输车辆,可见新马不可分割经济纽带关系。旅游大巴是在另一车道缓慢行驶,虽说走得慢一点,但道路还算通畅,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这好象是给交通车辆留的专用通道。入关后,随行的马来西亚大巴,送我们到两国旅行社交结处。接待我们的新加坡导游是位姓龚的女士,用马来话说是位"胖胖"(马语称女子为胖胖,男子为短短),祖籍也是福建,龚导从事了多年的导游工作,一看就是那种精明,专业,骨子里充满傲气的女子。在介绍新加坡的国情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是对马来西亚人表现出的言语,极富挑战性。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岛国,旧称新嘉坡、星州或星岛,别称为狮城,古时也叫淡马锡,人口500万左右,其中华人就占了75%,新加坡资源极其贫乏,历史上的新加坡同马来西亚一样,曾是葡萄牙,英国和日本的殖民地,1963年曾加入马来西亚,后因政治,经济,种族等冲突,1965年被马来西亚逐出而被迫独立。当时的新加坡住宅短缺,土地与自然资源贫瘠,失业率高,但独立后的新加坡人凭着集体危机感为原动力,励精图志,勤奋打拼,很快成为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亚州四小龙之一。导游说,新加坡人是靠高科技站稳脚跟的,比如新加坡缺水,其水资源大部靠马来西亚引进,他们以3分马币/砘从柔佛买回,经过处理加工包装后,又以1角马币/吨卖给柔佛。龚导说,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是可直饮的,这和我们在马来西亚听到的大相径庭,当然,这些对于我们无关重要,我们本来就不会喝它的生水,关键是两国人以相互排斥而体现自己国家的优越感,这算是某种程度的爱国情怀吗?我们从导游口中得知,新加坡的本地人工资水平也较高,平均达到5000新元,因为一般本土人只从事科技发达的技术和管理职位以及公务员,而2一3千新元左右的劳工大多是从马来西亚过来的马来人和印度人,他们早出晚归,所以,每到那个时辰,新加坡关口显得特别繁忙,而且检查也极其严格。但新加坡的退休制度和国内不同,他们62岁退休,可延迟至65岁,实行的是公积金制度。即在职期间强制储蓄,其储蓄额与工资挂钩,退休后定期领取,多储多领,领完为止。所以为了退休后有更好生活,新加坡人都希望延迟退休年龄。在介绍新加坡国情时,龚导对我们社保退休制度羡慕不已,几次铿锵打住。新加坡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国家,你吐一口痰,乱扔一个纸屑都会被罚一千新元。如果游客在新加坡贩毒,故意杀人和叛乱,都有可能判处死刑,特别是它的鞭刑,在国内早有耳闻。新加坡的法律更在于它的铁面无私和不讲情面。导游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8岁的美国留学生和他的一帮朋友,肆无忌惮的破坏道路交道指示牌,并在二十多辆车上涂鸦,在法庭认罪后,被判鞭笞六下,监禁4个月。要知道新加坡的鞭刑是极其残酷的,一般人一鞭子下去就被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待你伤好一点,在原伤口上再打,直至完成刑罚,所以受过鞭刑的人,会对此刻骨铭心。这件案子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惊动了总统克林顿,恳请王鼎昌总统赦免这个少年,但经过内阁讨论之后,最终吴作栋总理劝请总统将鞭刑减至4下。因此,在新加坡,克林顿获得了"两鞭总统"的美称。以此看出新加坡刑律的苛严。但戏剧化的是,该少年回国后以此经历写了一本书,捞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成为百万富翁,真可谓人生无常,因祸得福。
我们在提前吃完晚饭后,被导游带到花芭山,开始了我们新加坡第一站旅游行程。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地,整个国家只有一个新加坡市,就一个城市而已,没有大山名川,最高山也就海拔一百四、五十米。花芭山是新加坡市内最高一座山,海拔115米。它位于市街西部,靠近繁华市区,面向新加坡海港。我们全团35人,我们一拨12人在导游游说下,自费200元坐上了到圣陶沙的观光缆车。听后来上山的团友介绍,当天天色很亮,在山顶上遥望四周,景色十分美丽,既能看到市内林立的建筑群和大大小小的岛屿,又能遥望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山上还能看到新加坡的象征,三座鱼尾狮中最小的鱼尾狮。当然,坐观光缆车游览,从空中俯瞰新加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花芭山珠宝车站到圣陶沙,全程45分钟,从360度无遮挡车窗看新加坡的城市风光,万象景观尽收眼底。市内林立的建筑群,有富人的经济大楼,有统一格调浑然一体的普通民宅。览车穿过繁忙的街道市区,下面是蜿蜒的公路,车流不息;从高大的建筑插过去,再回望花芭山,山色翠绿,花木掩影。从另一面望去,蔚蓝色的大海上,烟囱入云,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新加坡的炼油岛。再鸟瞰港口码头,平静的海港上船运繁忙;天际线中,隐约看到远处藏在云色中的大马和印尼,当然那是导游告诉我们的(导游和我们同厢)。缆车再往前,经中央海摊,看到的鱼尾狮象和绿色的圆堡,这就是圣陶沙了。从圣陶沙站下缆车,我们又登上了环岛览车。短短的十几分钟环游,让我们大饱眼福,岛上美丽的沙滩(人工的),高大的棕榈树,以及其它美丽的景点,组成一道美秒的热带风景画;和平与宁静的圣陶沙,优雅恬静;湛蓝的海面上,星罗棋布的船只一片繁忙,似乎在打破这海上片刻的宁静。漂亮的美人焦,椰子树等热带植物和花卉,被沙岛环抱,给圣陶沙岛带来一片绿色的生机。真是一副绝佳的海景图,美仑美奂。下得缆车,眼前就是新加坡最大的鱼尾狮象。这尊37米高的狮象,在新加坡人眼里,一直是新加坡人心中幸运的象征,从过去至今一直护佑着这个海岛的安全。鱼尾狮北是一个小型公园,公园里,游人如织;绚丽的马赛克,漂亮的喷泉,十分迷人。圣陶沙岛景色优美,同时建有许多漂亮的人文景观。圣陶沙名胜世界,集休闲、娱乐、购物、美食、住宿等于一体,生气勃勃的节庆大道穿心而过。建有海事博物馆、海洋生物馆、喷泉花园、水上乐园、度假酒店、名厨歺厅、赌场、时尚零售店及环球影城等。每一处景点都能让你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特别是晚上8点,在圣陶沙名胜世界的海滨坊,由大型户外电动机械演出的仙鹤芭蕾,成了圣陶沙夜间娱乐的新地标。仙鹤芭蕾通过数码艺术、LED显示屏、令人惊叹的灯光和水幕效果,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宏伟梦幻的电动奇观,通过两只仙鹤的不同造型,向观众讲述了两只仙鹤的神奇爱情故事。故事终结后的烟花绽放,更是余意未尽。虽然只有十分钟的演出,但给观众带来的是一场超级震撼的视觉盛宴。
晚上住的新加坡酒店极其简陋,真的好小好小。房间里只够摆两只床,卫生间里除了两只一次性牙具外,什么也没有,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凳子也找不到,还不如国内的家庭旅馆。但房间还算干净整洁,因为早有思想准备,能睡能洗能拉,也就知足了。
第二天行程,在逛完购物的特产商店后,直奔新加坡鱼尾狮公园。新加坡著名的鱼尾狮象就座落在公园的新加坡河畔,它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象高8米,重4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拍照。公园周围地带,聚集了大量新加坡标志性建筑,鱼尾狮象的对面空中,船帆似的空中花园,就是著名的滨海湾金莎酒店,这个耗资四十亿英镑打造、拥有室外泳池、观光平台、豪华赌场等高档设施的度假酒店,号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酒店。更令人叫绝的是,酒店的室外泳池建在55层楼有198米高的塔楼顶层,宾客在游泳的同时,可尽情俯瞰新加坡的城市景观。当天的天气很好,大朵的白云落在帆船的上空,更给这个标志性建筑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另外,这里还有大榴莲型的滨海艺术中心;富有欧州建筑风格的高等法院、国会大厦;以及维多尼亚剧院、莱佛士铜像、飞天摩天轮等。这些标志性建筑,让你充分感受到新加坡的前卫的建筑创意,感染到这个美丽岛国的现代艺术气息。
新加坡是一座花园城市,它的城市管理及城市规划无可挑剔。其发达的经济,整洁的市貌,花园般居住环境,确实值得我们羡慕和学习。但在这些光环背后,也暴露出了部分新加坡人的傲慢与偏见,懒懒和不知足。比如我们的龚导,说句实话,在整个导游过程中,在车上只听到她对这个国度的夸夸其谈,其语言似乎也听得不是那么舒服。而对景点及当地风土人情的介绍,少之又少。当她需要你掏钱时,她会诱导于无形中,不露一丝痕迹。实际上在购物店,我们团队还是买了很多东西的,我开玩笑的说,龚导,我们买了这多东西,给点鼓励吧。她却眉头一皱,说了一句,“少得可怜"。有的团友因对住宿抱怨了几句,她直恁团友,"你们的团费只够这个标准,一分钱一分货"。让人觉得甚是不爽,感觉我们是来占便宜似的。在马来西亚,林导曾说新加坡是亲美的国家,对待中国的游客带着一种偏见,难道被他不幸言中?当然,我更希望这是我的一种胡乱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