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六字诀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坚持一个“新”字
许多文章的一个通病是老。老题目,老观念,老气横秋,毫无新意,重复一些人所共知而又缺乏针对性的观点,把报纸、书刊和领导同志的一些讲话改头换面,抄在文章中,而没有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没有针对性。这样的文章从理论上、政策上讲,也许挑不出什么毛病,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由于没新意而大大降低了文章的价值。要写出有新意、有见地、能抓住人的好文章,要有意识地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所写的对象和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有理有据的分析,概括出新的情况和观点。
二是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国家和当地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全面掌握本单位、本行业的最新动态。
三是要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本本中、老经验中跳出来,善于用发散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机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思路。
贯穿一个“准”字
调研报告中的观点、思想、经验、做法,要能站得住,立得稳,这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一定要增强“准确第一”的意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宪法法律规定;引用他人的语言,必须符合原著的基本精神,不能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运用的事例、数据,要准确无误,不能搞“概略瞄准”。
强调一个“深”字
要有深度和高度,说理应深刻,论证应有力。为什么有的文章比较肤浅呢?主要原因是作者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厚实。因此要使所写的材料有深度、有高度,就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努力改善知识结构。除要认真学习路线、方针、政策外,还要学习一些历史、文学、法律、心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些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这些文章高度概括,逻辑性强,富有哲理,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注重一个“实”字
调研报告应有充实的内容。不能空洞、抽象、有骨无肉。写文章之前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把“材料”准备好。否则写出来东西就会空洞无物。
讲究一个“简”字
刘勰的《文心雕龙》上说:“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现在繁缛而不辩洁的不好文风依然存在。有的调研报告内容太多,总想把所有情况都写进去,因此越写越长,洋洋大观,使人一看就皱眉头。有的枝蔓庞杂,对大量事例不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而是变成了简单的罗列和堆砌;有的架子搭得太大,口子开得太宽,条条目目太多,看上去很全面,实际上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只能冲淡和破坏主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三点。
一是要目的明确,抓住主要矛盾。动笔前必须十分明确自己所写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什么人说的。只有主题明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才能对一些次要问题删简。
二是要善于选择材料。与主题有关的保留,无关的舍弃。不能认为篇幅大、字数多,材料才有分量,才能体现水平,这是一个误区。
三是要反复推敲,删繁就简。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从头至尾,细细地检查推敲,同类的内容要合并,同样的字句要舍弃。
突出一个“活”字
调研报告要求语言朴实准确,简洁明了,但不应当枯燥呆板,要尽可能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有的材料语言干巴巴、硬梆梆,文体结构死板,行文走笔沉重,难以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味同嚼蜡,无形中削弱了材料的分量。要使文字材料“活”起来,应注意三点。
一是起好标题。标题是材料的眼睛,可传出内在之“神”,有一个鲜明、生动、形象的标题,不看内容,就“出彩”不少,吸引读者急于往下看。有人说,标题起好了,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这话很有道理。
二是选好素材。要增强文章的魅力,精选素材至关重要。一篇文章光有思想,没有素材显得空洞;而只有素材的堆积,又显得虚胖。只有用观点统领好素材,才能写出好文章,往往选好、写好一两个例子就能使整篇文章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筛选那些最能论证主题、阐明观点的素材,通盘考虑,精心安排,使所用的索材与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整篇文章血肉丰满,浑然一体。
三是用好语言。要善于对群众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提炼概括并加以使用。同时,应讲究语法修辞,灵活运用修辞手段。
若您需要一篇高质量原创调研报告,可以找到我们,让客服小姐姐为您安排一位资深写作老师私人定制吧
点击大秘品质代写,在精彩文字里让我们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