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练过口语,但我的口语能拿“希望之星”全国一等奖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很多人简信我或微信我怎么练口语,问的人太比较多,我就干脆先写篇文章说说口语这点事!
文章并非标题党。
第一,我确实没怎么练过口语,唯一跟口语有关的经历就是大二暑假时花了一个月时间练发音,之后就基本没怎么专门练过口语。
第二,那我为什么说我口语能拿“希望之星”全国一等奖呢?那是因为我所在的演讲俱乐部有一个成员获得2014年“希望之星”的全国一等奖。有一次与他同台竞技,运气好小胜一场。但这并不代表我比他厉害,只能说我那天选材发挥好那么一点,侥幸拔得头筹。我与他的实力,我认为在伯仲之间。
有人会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匪夷所思。完全不合逻辑啊?口语不练怎么能好呢?不是说口语要练吗?还有专门的口语班啊?都说要练的啊?呵呵!傻孩子,别人不这样说你会交钱报班吗?
我讲原因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我心目中的大神。我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很少承认别人比我厉害。但这位大神真的让我拜服。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那个俱乐部的“即兴英语演讲”比赛中。比赛的规则超级变态,选手当场抽题,考虑时间为0。就是拿到题目的那一瞬间,就要张口来一段有理有据、感人肺腑、打动人心的2分钟段子。而那天抽到的题目就一个词,“safety”。那天参加比赛的人要么会中间停顿思考、要么说的很流利但没有太多中心思想,甚至有的人最后圆不回来自己的话;只有那位大神一个人,两分钟的即兴英语演讲,语句中透露着机智幽默、引人深思。一举在我心中晋级为神!
与他认识一年后,我有一天实在忍不住请教他:你怎么练口语的啊?
他说:我其实没怎么特意训练。真的总结起来就两点:一是提高了朗读速度;二是做了一段时间影子跟读。(然后呢?然后就没了啊!)
他接着又加了一句:但是反应力和库存是进阶的关键。我做了六年的中英字幕翻译校对工作,所以对一些语言转码的速率比较快。
简洁点说就是:我口语不是练出来的,是做字幕翻译做出来的。(你是不是觉得,这尼玛不科学啊!)
可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才是最科学的。
我今天要扯张虎皮大旗,上个世纪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并且他还活着(大家又碰到了一个出现在书本里但是还活着的人)。“二语习得”理论是在他的推动下逐渐兴盛起来的。
他在自己的一本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Production ability emerges. It is not taught directly.”
意思就是说:当你在听力和阅读的输入量足够大,并且能够理解这些输入时,你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就会自然涌现出来。这两个能力是没法直接教的。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想把口语和写作变好?去练听力和阅读啊!你单纯练口语和写作是练不出来的。
我们来想象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人从小因为某种失语症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是他其他的能力非常正常。长到20多岁时从未与人说过话,但是能很好的听懂别人说话、也能识字。假如,突然某一天科技发达到某种程度,他的失语症治好了。你觉得他需要多长时间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五年?两年?一年?还是一个月?
答案是:不到一个月!
这一个月他需要做的仅仅是做一些发音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当他能灵活使用自己的口腔肌肉和舌头时,自然就很会讲话。
而写作也同理,一位著名脑瘫作家Christy Brown,出生残疾,全身除了左脚外,其他都不能动,话也不能说,从小到大都没能有写作的机会。但就在他成年拥有了一台打字机后,文思如泉涌,创下了多部小说。其自传小说《我的左脚》还被搬上银幕,获得多项奥斯卡奖。无独有偶,另外两位作家Jonathan、Christy Brown也是残疾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写作机会。而一旦他们机缘巧合碰到了电脑和打字机后都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他们的学习,都是通过听和读来实现。
Christy Brown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一直都急于输出,一是自己急于求成,二是受到某些培训机构不断蛊惑:中国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我们要改变中国英语的教育,要让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你也信啊!不过是利用你的荷尔蒙赚钱罢了。
可是你又在想:我们口语不好,不就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学校学哑巴英语吗?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你确定你学过英语吗?你觉得你在学校学的是英语还是英语知识?你在学校每天是在学习语法、背单词、做试卷,还是每天通过英语了解信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来欣赏?
对于大多数而言,学英语主要是为了考试,做着背单词、学语法的事情;而这些,都只是研究英语的知识,而不是英语!
所以你不是学了哑巴英语,而是你压根就没有学过英语。要想讲好一口流利的英文,得先从学习真正的英语开始!去大量听、去大量读,去用英语了解这个世界!等到了一定时候,你自然就会开口去说了。尽管最开始可能不太流利,但与人交流交流自然就说顺了。
如果我们在英语没学好之前,急于输出,练习口语,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按照另外一位语言学家NewMark的理论:Performers who are asked to produce before they are "ready" will fall back on first language rules, that is, they will use syntactic rules of their first language while speaking the second language. (学习者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要求输出,这会让他们退回到其第一语言的规则;就是,尽管他们说的是第二语言,但在使用第一语言的语法和句法。)
说人话就是:你在讲英文的时候全部都是按中文思维来讲的,人家老外压根就不知道你在干嘛!
最可怕的是,你这样说多了之后,你可能一辈子都改不回来了。语言完全被“石化”。一辈子都讲着错误的英语,虽然这不是你的本意,但是你真的就改不过了。
所以学习语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沉默期(silent period)。就是你在掌握一门语言之前,先闭嘴,不要说。好好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看看一个初到美国7-8岁的孩子。她不懂英文,父母直接把她丢到美国的小学里,她前半年是不会说话的。但随着她对语言的掌握,有一天她有一种迫切的期望想表达自己,她就开口说了。而这半年就是“沉默期”。语言学习者在这段时间的任务是熟悉并逐渐掌握这门语言。
“沉默期”在中国人看了完全是大逆不道。学英语怎么能不说呢?但这个概念在国外被封为圣旨。泰国就有一家外语院校,明文规定:外语系的学生头两年不准讲外语。
所以,不要再来问我怎么练口语。你口语不好不只是你口语不好,而是你听说读写都不好。想说出一口流利的英文?先练好听力再说。
所以市面上的口语班应该称为“听力、朗读、瞎说班”。而如果没有听力,那应该叫做“口腔肌肉与舌位训练营”。可是,叫这个名字没人去上,就干脆连自己也骗了,我们就是“口语班”。
口语中真正能练的只有两样:一是你的发音,二是你的朗读速度。
其他的?唯有多看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多学习,积累更多的英语表达;大量输入,让这些表达在脑海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