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谈美》读书笔记之十一 | 艺术与游戏2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10人  鱼爱吃猫
《谈美》,漓江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文 | 鱼爱吃猫

今天的笔记内容对应《谈美》第十一章。

在朱光潜看来,艺术家虽然“不失其赤子之心”,但终究是“大人”,有赤子所没有的严肃与老练。游戏也终究是艺术的雏形而不是艺术本身。它和艺术有三个重要的区别:

一、艺术都有社会性,游戏没有。儿童在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不在意旁观者的同情和欣赏。表面看这似乎是唯我主义,实际上是因为儿童的自我观念不发达。他们根本没有把物和我分得很清楚,所以也无所谓他人的感受。

艺术的创造则必有欣赏者。艺术家不会甘于自己见到意境或情趣,还一定要让旁人也见到这种意境或情趣。这里面并没有沽名钓誉的成分,但艺术家作为热情者,总不免希望觅得知音。所以艺术远不是做到“表现”就可以完事,它还要能“传达”。

在人类的孩童时期,艺术的作者就是部落的全体居民。后来社会发展,阶级分化,艺术家在许多社会中自成一个阶级,但他们的作品仍是全体民众的公有物。如果艺术是一枝花,社会就是它的土壤。土壤较肥沃,花也会比较茂盛。艺术的风尚一半是作者造成的,一半也是社会造成的。

二、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必须有作品。这是因为游戏没有社会性,所以可以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有将这种意象传达给后世的任务,所以不能没有作品。

儿童在沙滩上堆城堡,常常还未堆成,便一口气推倒,自己也不觉得可惜。为什么?既已尽兴,便无留恋。而艺术家对得意作品常常万分珍视,如慈母护儿。贝多芬常说,生存是一大痛苦,如果不是心中有未尽之蕴要谱于乐曲,他早已自杀。司马迁也是因为要做《史记》,才忍受腐刑的羞辱。

从这里可以看出,艺术家重视艺术甚于一切。他们自己知道珍惜美的形象,也希望别人能同样地珍惜它。他们不满足于自己见到美的精灵,而是想让全人类都见到它。

三、艺术家既然要借作品“传达”自己的意象和情趣给别人,就不能不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他们首先要研究自己可以运用的媒介,其次还要研究如何用这种媒介创造出美的形式。

作者在这里以做诗文为例。语言就是诗文的媒介,想用语言传递出情思,不可任意乱用。相传欧阳修《昼锦堂记》的头两句本是“仕官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送稿的人已经走了几百里路了,他还要打发人骑快马追上去,为的就是添两个“而”字。正所谓“文人用字不苟且”。

游戏则不然。儿童不会谨慎选择游戏的媒介,想玩骑马,遇到笤帚就用笤帚,遇到弟弟就用弟弟,反正不过是一种代替意象的符号,关键是他自己要相信那是马。旁人看到笤帚不会以为是马?儿童才不会介意这种事。如果画家画出一把笤帚然后说这是马,大家就会怪他任性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融合,这种融合就是美。

总而言之,艺术的一部分根系深深地扎进人类的游戏本能,但因为带有社会性,必须留作品以向观赏者传递情思,就不得不顾及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发展到今天,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太远,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