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展的核心基础
今天在《儿童自然法则》中看到这么几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个就是关于敏感期。你们知道一岁的孩子,有两个很重要的能力正处于敏感期,就是语言和感官。曾经有过一些悲剧的发生,比如当年在罗马尼亚,曾经出现过一个保育院,很多孤儿在那个保育院里没人管,最后那些孩子都发展不出语言能力来,因为他在一岁以前没人跟他说话。所以,语言和感官的能力在一岁以前处于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3~5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执行力的培养。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一个孩子的执行力跟我们在职场中说的那个执行力可不一样。孩子的执行力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他的记忆能力、自制力、认知灵活性。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标志,就是你怎么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是具备足够的自制力呢?看他画画,因为画画需要大量的颜料,然后那个调色板可能画得乱七八糟的,看他画完以后能不能够把调色板、颜料都干干净净地收拾起来。当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能够做到画完后,干干净净地把它们都收拾好,说明他的执行力是足够的,他的大脑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的。
并且自制力比智商(IQ)更有预见性。我们测一个人的智商,希望知道这个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这不靠谱,人跟人的智商其实差别没那么大,而且很多智商很高的人,生活却过得很糟糕,这太多了。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看什么?看他能不能够跟着做家务,能不能解决很多家务问题,能不能给父母做帮手。
塞利娜说有一个孩子的奶奶特别逗,有一天她在教室里突然听到外面有孩子发出尖叫声,她就赶紧跑出去看,看见那个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在院子里跑,奶奶在后边追,奶奶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把鞋子放下来。”后来那个孩子就又哭又闹。为什么?因为孩子要自己穿鞋,但是奶奶不让,奶奶说:“你又不会穿鞋,我帮你穿。”这个孩子天天在幼儿园里接受到的训练,都是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奶奶不允许他自己解决。其实,不让孩子自己穿鞋的这种奶奶其实是有很多的。
生活中,家长耐心地准确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学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很有意思,差一点的家长是爱发脾气,差点的家长,孩子不会做他就生气了,骂人,这肯定是不对的。还有一类家长是把孩子当玩具,孩子不会做,家长在旁边乐,在旁边嘲笑、冷嘲热讽,还故意给他增加点难度,把孩子当成一个玩具在逗他。孩子在学东西,他做不到他很难受,但是这种家长觉得很好玩。
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你耐心地准确示范,一遍一遍地示范。比如教孩子系蝴蝶结,一遍一遍地系,系鞋带怎么系,一遍一遍地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到今天,嘟嘟系鞋带的那个动作都是固定的,是跟他奶奶学的,他奶奶教他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系鞋带的动作,跟别的孩子都不一样,他就到现在十几岁了,还是那样系鞋带。你就想想看,你这样耐心地示范多有价值,这个行为能够跟着这个孩子一辈子。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是有很多的,要给孩子创造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玩的机会。孩子爱玩什么?比如擀面杖、面粉,孩子就爱玩;那个开瓶器,他也能玩半天;你给他一个比较复杂的铁盒子,他会翻来覆去地钻研那个铁盒子。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本身就具备让孩子学习的功能,所以要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
然后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等待,就是当他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帮他反映情感,你可以教他怎么说,一遍一遍耐心地示范;需要等待的时候,手放在妈妈身上或者老师身上,你都不用催她,就把手放在这儿就好了,要知道发言是轮流进行的。
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为什么要说允许呢?因为有的人不允许孩子这样。塞利娜有一次跟一个5岁的孩子讲:“你去帮一下那个谁谁谁,他有个东西不会”,以大带小,让他去帮一个3岁的孩子,没想到那个孩子说:“我现在正忙着,我现在去不了。”塞利娜就觉得内心不舒服,因为她觉得,5岁的孩子竟然能够拒绝她,她们倡导的应该是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但是这个不愉快就是一瞬间,然后她开始观察那个孩子,发现他真的在忙,真的是自己在很认真地做一些事,所以就觉得算了,然后安排别人去做。这个孩子没有任何问题。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做完了自己的事,过来问她:“我现在没事了,有什么任务吗?”就是这样,我们要允许孩子可以拒绝老师,可以拒绝家长。但你知道吗,我每次直播的时候,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家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这些家长觉得孩子拒绝自己就是不听话,就是不配合。所以要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他是可以自律的。
然后要尊重孩子对于秩序的要求。孩子小时候经常喜欢把一个东西摆得特别到位,一定是按照某个顺序,“这是你的鞋,这是他的鞋,你不要穿我爸爸的鞋”等,孩子会有这样的秩序感,这是需要被尊重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学习,他在体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