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面面观读书散文

十年后在深圳,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品得人间三味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11人  胡诌白扯

文/风往北云向南

最近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翻开扉页,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映入眼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算算时间,与这首词一别十年有余。当年身处课堂,有父母老师庇护,而今独居深圳,与朋友同事为伍,陈酒竟品出了些新味,不亏为流传千古的好词。

第一味

当年课本上“强虏”写作“樯橹”,“人间”写作“人生”,难道写错了?

“樯橹”的意思是桅杆与船桨,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而“强虏”意为“强大之敌”,也许流传久远,中间出了点意外。“人间”侧重于空间,“人生”侧重于时间。从表意上来讲,都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你会有一种错觉——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品出了第一味: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第二味

读《苏东坡传》原因有三:其一,才华冠绝唐宋,辞令享誉千古;其二,秋雨先生属文表之,仰慕之情比之昔日尤甚;其三,东坡之境遇颇令吾辈欷歔慨叹,然胸怀豁达旷远,实为楷模,亦可为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轼谪居黄州所作,不同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寂悲凉。

观大江东去,赏赤壁鬼斧,溯三国历史,咏周郎雄姿,笑己之多愁,叹人生如梦,东坡之胸怀,可见一斑。

当下之际遇:深圳的光鲜靓丽,深圳的忙碌焦虑,深圳的鱼龙混杂,深圳的包容开放,深圳的雄姿英发,如今只窥见一隅,尝得一味,感慨良多。

城市忙碌拥挤的交通,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大部分人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多是生存压力造成。忙碌、陌生、隔阂与漂泊是大城市的隐痛。饮食男女之糜烂,物欲横流之重压,精神土壤之贫瘠,非文化之没落,乃历史洪流之重负,人性复杂之轮回,人类命运之多舛,自然力量之混沌。

阅读、写作和经历,让人懂得,世间百态,善恶共存,太多东西不遂人愿,唯有修身养性豁达处之。

文人有时很可悲,因为知道了太多真相,反而活得并不快乐。尤其是在朝代更替,社会动荡之际,最先遭殃的是文人。世人闭眼看世界,你偏要把他们叫醒,那你就是罪人,因为戳破了泡沫,戳破了美丽的幻想,一群人会和你拼命。就像苏轼的“乌台诗案”,不过讽喻了几句新法,王安石和一干蛇鼠之辈,就可以联合起来向皇帝施压,定要将子瞻一贬到底。说的人多了,黑白不辨,所谓话语权重在话语不在权,可惜权力有史以来都在控制话语,经济不过权力之二级学科,毕竟肉躯不复,经济便无以依存。

文人有时又很幸运,活在历史之中,近乎窥见全貌,藉此抽身天外,融入普罗大众,品得人间百味,乐得逍遥自在。

品得第二味:人生之味,取决于一个人的视角。神游天外,乐在其中,融入世俗,鸟瞰众生。

第三味

当年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其古板机械的一面。背诵了那么多诗文名篇,真正理解的寥寥无几,没有切身感受的东西,终究只是应试法宝。所谓教育的本末倒置,过分重视应试结果,忽略了教育的本心和过程,难怪会有医疗垃圾制成的外卖盒。社会问题的源头在教育。犹太民族之所以除了那么多杰出人物,本质上是因为教育的成功。

好比时下之旅游大潮,拍照大于体味自然,打卡大于人情交汇,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不过社交媒体万千之一瞬。诚然,美的东西值得记录分享,众人之赞美亦使人自得,但体味美的过程才是珍贵。也曾短短时间拍下千般风景万般滋味,终是奔波忙碌,不得细细品味,徒留一路疲惫。后来才学会,重在体味,旅途不累。

品得第三味:人活一世,重在体味,切忌本末倒置。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