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
公网上对事情的平白直述也可能遭到不同人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有两个队的人在围观和评论这一句话,公网上的话带有个人稍微消极的观点,可能就被喷成筛子,在追求流量的时候,不得不注意说话的艺术。这两天我是见识了头条上的人的喷嘴能力。
由于身处确诊者所在的办公大楼,我简单叙述了一天的事情经过,描述了个人感知到的不舒服的地方在于,所有南山区的安排快捷,对比桃源街道的稍微晚了点,只是想表达,事情的过程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有很多喷子说舒舒服服享受免费的服务,还有什么资格吐槽别人晚了,没有及时妥善安排,其实也是自己没有把背后对比的情节说清楚,造成别人误解。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要客观的时候,不光只围绕自我体感差的,也要围绕体感好的地方,因为在公网上,大家是想要看到更多正能量的东西,也需要被积极有能量的话语影响着,感动着。所以这次我体会到头条上给与流量的同时,也要有个人的担当。此处特别佩服,北大医生淼哥,每个头条百万的曝光,也大多是积极的能量,也要向他学习,特别是想输出观点,要看给看的人带来什么价值。或者开心一笑,或者积极正能量的城市服务者,因为热爱这个城市,因为想要更多人见证自己来过这个城市,想要这个城市美好,方法不是苛责,是用实际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
通过最近突发的一些事情,感知到自我观点和意识还比较混乱,输出的内容没有对象感,对于别人的价值定位不足,想要找到自己的第二副业特别麻烦,如果只是身处风暴眼的热度,那些粉丝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要更多同性情的人相互影响,相互见证在城市活过的身影,我也想以积极的态度给相信我的人带来认同感,为着这样的目标,我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想要做事情的叙述者和表达者,但也得想着一个人的底色,看到美好的,看到肮脏的,这个我能选择,我坚定的选择后者。后期即使我选择后者的时候,依然有人站在反对的一面,我只当这些人让我看清了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正如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人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何必在意那些质疑的声音呢?
我现在35岁,依然没有找到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依然自卑的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但是主人和过客怎么定义的呢?一定是要有房子么?一定是要有躺平的基础么?其实不是,我对于这个城市的一些角落有体感,一幕幕闪现着自我青春的影子,这个城市一直感动着我,基础设施成熟,也是各行各业的人奋斗打拼的城市,我想这座城市能见证我找到自己,成就自己,那这个城市就是伙伴,我不光是自己的主人,因为我的行为能给这个城市添光的时候,我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至少目前,我愿意享受他的快节奏,急躁和焦虑,也愿意等待更多的机会。也愿意大概率看到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超越自己,但是我一直在创造自我的节奏,在这个城市里,去证明我来过,去证明这是我事业的第二故乡,是我选择他,他选择我的结果。
亲爱的你,不要只看到成本和逃离,要看到这个城市给与自己的内容,一颗依然包容向上的心,依然无穷无尽的自我创造的可能,我的人生不光只有事业,要有自我发觉,自我寻求开心的能力。
说话是门艺术,听各种话更是一门技术,唯有实干,别的啥都别叨叨了,愿我慢慢变老的时候,这个城市越来越好,我有时间后,能一一走过每一个奋斗的角落,见证每一处建筑的变化及背后自我的变化。
进入桃源,我有稳定的关系,有舒适的工作,也有大片的闲暇,更有对现实不满和不甘,但我开始有行动和实干了,用自己的试错去尝试每个领域自我的可能,近期感觉自我的能量大起来了,心内充盈起来了,与这个城市的融入度更高了,我要找到这样的自我,在每个角落都脚踏实地的自己,内心平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