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来餐馆杂文随笔精选录想法

“规模式”的文字群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255人  冬少爷
“规模式”的文字群

文|冬少爷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01

文章的开始,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微信文字群里,每天会有多少人出来“冒泡”?对于这样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小问题”,估计很难有人答的上来。也许有些人会有那么一点点的印象,但从来很少刻意去注意过,或者观察过。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时间都有所不同。所以在群里出现的时间阶段,时间长短也会不一样。忙碌的人有很多,悠闲的人也不少。一个几百人的群里,每天冒泡的人数,多则五十人左右,少则十人左右,或者一两个人左右。你一定会感到惊讶,怎么比例相差这么大,可这就是存在的普遍现象。

而且每天活跃的群友,都会相对比较固定。你会发现,不管是文字聊天,还是搞笑逗比,永远都是那几个“老人、熟人”,很难看到新的面孔出现。其他的人,似乎很乐意成为观众,看客,习惯性的每天看看群里的动态,更多的人选择默默的“潜水”。

02

文字群的主体当然是作者,读者,以及文字爱好者。这样也并不排除与之无关的人,“闪现”在你的视野。第一:无处不在,毅力惊人的微商朋友。总会在不经意间,发一条出现过很多次的广告。第二:熟悉的头像,富有“感染力”的好声音,总会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准时的发一条同样的宣传语。第三:见缝插针,闪现闪离的外链接,比如公众号,某平台等等。

以上所述的几种现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他们在群里,基本上不会说什么“废话”,论“投机取巧、宣传手段”,他们绝对是专业。这样带来的结果有以下几种,第一,会引起少部分人的注意,去关注他们的“产品”。第二,直接被忽视,犹如空气一般。第三,会恰到好处的打断群友聊天的思路,以及讨论话题的良好氛围。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既不是文字爱好者,也不是微商广告者。他们不写文,不看文,不评文。纯粹的在群里天南地北的“胡侃”,五湖四海的“瞎聊”。好听一点是看热闹,说白了就是喜欢看“戏”。要么是理性的和你聊天,要么就是无端的喷你,怼你。

03

不管是个人文字群,还是专题文字群,我们都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群的人数几乎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群的个数也在从总群到分群,从1、2、3群到4、5、6群,甚至是更多。而群友个人加入的群,也从几个、十几个、拓展到几十个。有的是慕名而来,主动加入。有的则是简友,朋友邀请以后,不得不“加入”。

成千上万条的信息,已经让很多人感到“厌倦”。在这些信息之中,与文字有关的,有用的屈指可数。对于专题投稿量,以及群的发展,似乎正面的效应不是很大。刷屏式的斗图,红包式的秒抢,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群的人数,个数越多,越会吸引人们慕名而来,争先恐后的加入其中。这就是“牌面”效应,人越多越拥挤,人越少越安静。大家喜欢热闹的地方,喜欢有“大咖”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字群至今依然选择,“盲目扩张”的原因所在。至于文中所提的那些“问题及现象”,很难引起重视和关注。

04

通过以上分析,我有以下几条个人建议:第一,群的人数控制在一百人左右,最高不可超过三百人。在顾及文字群的“门面”时,也便于群管团队去管理,更利于群友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二,严格管理与文字无关的广告,初犯劝告,再犯警告,还犯直接踢出。

第三,长期潜水的群友,与其当作摆设,不如腾出位子,让给真正热爱文字的简友。设定一个宽松的期限,比如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半个月,如果没有在群里发过一次言,或者一个表情,只能是踢出。

第四,停止盲目跟风式的浮躁扩群,把心思多用在群的发展,以及群友关心的话题上。“牌面、门面”很重要,但是专题文字群良性发展更重要。长此以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逐渐出现。

第五,新的群友是否在简书注册,是否为简书大家庭的一员,作为简书平台,这点尤为重要。在招入过程中,群管团队应该仔细一点,用心一点。这样既是对专题群负责,也是对群友负责。

文字群就像是一个广场,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路过,进进出出之间,我们应该要深思熟虑。退群与入群,有太多的考量和无奈。几百人的群和几十人的群,活跃度几乎没有区别,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追逐所谓“群的规模”呢?

在写文字群系列时,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有很多建议,观点,吐槽,甚至是质疑,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回馈及鼓励。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想说的,评论区里欢迎每位朋友的光临。晴朗的礼拜六,祝您周末愉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