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可汗》:内心充满爱,见到的何止是总统
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讲述了埃斯博格综合症患者可汗,身为穆斯林,为了挽回妻子马蒂拉的爱,致力于面见美国总统来表明自己非恐怖分子的身份,并为死去的儿子山姆沉冤得雪,一直坚持不懈并最终成功的故事。
可汗因病而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他得到爱,也同时以其独有的方式给予爱,表达着别样的善意与温暖。
正所谓因祸得福,交际羸弱的可汗在智力、记忆力与认知方面却惊人的强大,从小在父亲的工厂里便学会了修理各种机器,精湛的记忆力得到了老师的垂青,聪明地运用骑脚踏车的方式排出大量积水赢得赞赏,也让老师感到自豪。
以上种种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便是他的母亲,她的耐心与坚守让可汗在幼年时期被接纳和理解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呵护着他敏感的自尊,更全力保持着可汗人格上的健全。
她的坚持不懈使得可汗在同类患者中成为佼佼者,也在小可汗的内心深处种下了爱的因子,这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他之后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抉择。
正如可汗母亲教导他的:这世上就两种人,做好事的好人,做坏事的坏人。而可能正由于可汗不善人际,他反而以实际行动将这句话贯彻到了极致,充满正义与感动:
他用心等待着时光与机遇,来为爱人马蒂拉展现日出时分,浮于云雾之中的城市的美景,彻底打动爱人的芳心;
他勇敢地揭露清真寺恐怖分子的阴谋,认为“阿拉的道路是爱,而非憎恶和战争”,并打电话给弟弟通报FBI,协助破获恐怖分子;
当得知飓风肆虐乔治亚州时,他暂停面见总统的计划,前往救助那里的胖妈妈和她的孩子,浩浩荡荡引领着灾后的重建;
特别是,当山姆因种族歧视而被害的那段日子里,影片交替呈现出可汗与马蒂拉举动截然不同的镜头:内心充满爱的可汗在教堂里与大家一起回忆死去的亲人,希望能与他们更接近;内心含着恨的马蒂拉依然举着半年多没有线索的案牌,企望将凶手捉拿归案,而一旁知情人山姆的朋友望着凶手威胁的目光,却不敢多言。
爱终于战胜了恨,当主持人问起可汗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走到现在,可汗说是儿子山姆的运动鞋。此时山姆的朋友最深处的情感终被唤起,并主动提供了线索。就如马蒂拉最后讲的:可汗用爱和仁慈做到了我用恨永远做不到的事。
世间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充满什么,感受到什么,我们就能看到什么,我们的世界就是什么。可汗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信仰,平和中带着坚定,最终见到了总统,而他所收获的又岂止是和总统的见面?更是满满的爱与被爱的力量!愿可汗的故事能够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