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需要闭嘴

2016-09-03  本文已影响4人  云长罢了

我读一些哲学的书,在我身边,这是没有的。我这么说,倒不是说我有多么高雅,只是我比较喜欢想一些事情,搞不清楚不免求助于人,活人不成,只好去问死人。那些哲学家长眠地下,却很有宽慰后生之心,哲学被他们处理得通俗易懂,几乎要打破我以前对这门学问的偏见。可是偏见还是偏见。如果你稍有了解,就知道这些人不可能活过18世纪。康德出现以后,哲学基本上就对普通人关上了大门,因为太晦涩了。把智慧变得如此遥远,从这个角度说,我是讨厌康德的,而不管我是否了解他的思想。纵使我完全读懂了他天书一般的理论,并感到赞同,可是我要吃掉多少苦头还说不定,我仍然会讨厌他。

我这么说,有一些人要不高兴,摆出一堆这位天才的伟大事迹、不朽贡献要镇住我,指出我说错了。可是我没有错,讨厌就是讨厌嘛。讨厌一个人和承认他的才能,没有必要产生联系吧。如果说这个世上有什么是足够真实的,那应该就是人的感情,没有必要受到对错二字的陷害。所以我是替自己讨厌康德,而不是替人类讨厌康德,相反人类是有义务对康德说几句谢谢的。尽管我这么苦口婆心,这些人有的还是不懂,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拒绝听懂,非要拿是非来囚禁我的个人感情。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高兴,我倒是没有负担的,因为我可是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年代、一个和谐的社会,我想那些人也不能怎样。可是这倒不是我的重点,因为我想这些哲学家除了在我们的时代受万人膜拜,也不见得随时受人待见。在古代本没有哲学和哲学家,只有智慧和爱智慧的人,心里有了新奇的想法,两眼都要发光,恨不得昭告天下。在我们的历史中有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的君主宣传自己的治国思想;而在雅典这样的地方,比起专制社会,人的性格开放得多,苏格拉底的说服对象成了各种各样的普通人。就拿苏格拉底来说,他经常在街上和人辩论,意在教人正确的生活和认识方式,虽说本意不坏,却激怒了不少人。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的命运都很悲剧。有人说他们贡献很大,确实是如此。不过也有人骂那些君主昏庸、雅典的百姓愚昧,这就是马后炮一样,十分可笑。因为倘若我是郑国的君王,我也会讨厌孔子的说教。“孔子说我要施仁政,搞民生,兴礼教,可是他又没当过大王。说白了,这些规矩都是他凭空想的,我怎么敢信?至于你们后人说孔子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是郑国的大王,我要立足于我的时代,而我的时代并没有什么能证明孔子他是正确的。”

这个道理是说,每个人在自己的时代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后人们说我好说我坏我都管不着,对和错的内涵本来就是与时代相匹配的。因此曹操跟刘备相比更像个英雄,不无道理。

话说回来,思想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推己及人的,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然后觉得别人应当如何如何。古时候民风淳朴,你跟别人讲你该如何如何,别人可能还会笑纳。现在你要是这么做,说不定早吃了一句“多管闲事”,更激烈点便是,“你傻逼吧”。我们有所思考,大可不必加之于人,纵使你是百年一遇的天才,也无从干涉别人犯错误的自由。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个社会有个趋势,就是事事都要分清对错,人人都要说服别人,否则不共戴天,而上次这个时候也不过几十年前。用王小波的话总结一下,“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有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