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
一个悖论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类似这样的话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我们把投资定义不限于财务,推广到婚姻、事业、品位乃至于单纯的乐趣等等,那么广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投资。有意或是无意,主动或是被动,我们都在做。在这个层面上去探讨“人人都应该投资吗”,这答案显然,不然你就别活啦。
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说法:不是人人适合婚姻的,不是人人适合工作的……极少吧?但我们谈及日常的投资时,经常会听到另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不是人人适合做投资的。常见吧?
当一个定义——投资,从广义概念收缩到狭义的概念,得到近乎截然相反的答案。这事就值得玩味了。
适合吗
我有个朋友,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但考驾照考了令人发指的“四次”(再挂,日后只能和他儿子玩四驱车了),开车没几年了就出了两次大事故——庆幸人都没事。先别说后面的事故,就提前面的驾校考试,如果我们按“人人未必适合做投资”的逻辑,他是不是就不适合开车了呢?我观察身边的朋友,没有人这么去劝说——就算发生了两次大事故了,也没有!如果我们逻辑真得讲究一贯,应该能见到这样的对话:
“你他妈的再开车,我们就把你送进去!”
“就让我再开一次好不好?不会有下次了。”
如果你觉得这场景好笑,请把你信马由缰的想象拉回来。接下来谈谈笔者本人也就是区区在下我啦。我在数字货币投资领域也有4-5年了,那我适合投资吗?我和朋友谈起比特币是2012年左右:
“我想去挖比特币”
“你买得起显卡吗?”
就这样……我就转身听摇滚乐去了,对于年轻人毕竟摇滚乐最酷嘛。我并没有投资的那种敏锐性。好了,正儿八经得要“投资”了,我把手头的钱几乎一股脑儿“梭哈”了比特币。出差温州,还和两个朋友夜宵得瑟:
三十岁,我给自己买了30个比特币,这事太酷了。
而后就是漫漫熊市,我也割肉出局了,宣告自己是个失败者。
在一个圈子混了4-5年,能力再不济也算入门了,也赚到了钱。可是呢,哪怕现在投资,每次买入一个品种,买完之后它还是照样——TMD,跌啊!!!虽然心境不一样了,但从操作层面看,仍然很“韭菜”啊。
我朋友适合开车吗?那我适合投资吗?
刚需
不需要具体的数据,如今的物价、房价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了通货膨胀它太“膨胀”了——好吧,看下津巴布韦我们是可以宽慰些,但这种压力确实存在。
普通人勤勤恳恳得工作可以跑赢通胀吗?每个工种的工资大都会有个天花板,天花板到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了,做了太多无谓的消耗。“人人适合投资吗”,就是一例。真正的问题是:
财务问题是不是你的刚需?
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会主动去投资,主动去学习如何更好得投资。什么“适合不适合”,它根本不是个问题。
推而广之,很多事情也一样,不是适合不适合,而是这件事是不是你的刚需。是,就会去学习,就会去让自己不断成长直至熟练掌握它。一个不会主动学习,不懂得成长需要过程需要代价需要耐性的人,他适合做什么事呢?
也许只适合“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