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疫情阶段下,请一定要学会这个“跳槽思维”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是三乔阿

文:三乔

图片:pinterest

首发:南三乔(nansanqiao)


最近大家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复工。

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在家办公,有的还是待业、找工作。

按照以往的传统。每年3月4月,人才市场会格外热闹,不少人想借跳槽来摆脱目前的职场困境,实现升职加薪,

毕竟在大多数眼中,跳槽=涨薪。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根据招聘行业数据显示:

疫情期间,裁员的企业数已经占到了30%以上,在积极招人的企业只占20%-25%,甚至在19年跳槽的人员中仅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提升。

面对这样的现状,难道真的不能跳槽吗?

能。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的职业规划要清晰一些,甚至要更自私一些。

避免跳槽变成了跳坑。

01 为什么跳槽?

前段时间在一个职场大号里看到一篇文章:不跳槽你就赢了,阅读量10W+。

这篇文章一看就是一位老板写出来的,以公司的角度,告诉求职者要有耐心。

即使你能力很高,也要在一个公司里沉淀,

你的所有心思放应该放在公司的发展上,和公司同甘共苦,哪里需要哪里搬。

现实却是到最后,公司倒闭,自己也被拆解成没了核心竞争力的废品。

其实大家在职场中最害怕的是什么?低工资?小公司?差福利?都不是。

职场人最应该害怕的是能力没有得到成长。

大学一个朋友,在北京一家自考培训机构上班,工作内容主要就是课程销售,

每天要做的就是解答大家的咨询,工作加班很多,业绩压力也比较大,工资到手7k,

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段时间,一直怀疑自己的情商,工作没有一点成就感,工资低,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因为对编剧感兴趣,投了几十份简历,就像是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个在线面试,对方HR却以想找有经验的求职者为借口,婉拒了。”

“现在才知道,说自己不会但是可以学并不能成为面试的加分项。”

现在对前途一片迷茫,想回老家考个小学老师,结婚生子。

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

公司需要的不是你的学生心态,是要你具备马上复制并解决问题的现有能力。

记得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哪些人不适合跳槽?

点赞最高的一条回答是:

没有明确的目的,为了逃避当前的环境而选择跳槽。

类似你在一个泳池没有学会游泳,想换个泳池就能学会一样。

跳槽之前,一定要清楚跳槽的原因,

如果因为遇到困难,或者因为短期内工资低去换工作,你未来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

所有高质量的跳槽都是因为个人发展受到限制,而不是为了逃避。

就像那个朋友,想改变,但是却不付诸行动。面对工作的困难,至少可以选择去把手边的工作干好,

或者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学些新知识,给自己加码,即使走出这家公司,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去处。

因为能力的成长远比工资的富足来的重要。

02 耐心打磨一项专业技能

工作的本质是价值的互换。

当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是,这是事实。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

在奇葩说的一期节目里,薛兆丰老师说:“我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意思是在讲:要让自己成为招聘者眼中最有价值的人,这就要求大家不要把自己仅设定在某一家公司。

公司给我开多少工资,我就干多少活,确实工作相对是减少了,也解放了自己的能力,

这样最容易导致:你的生产价值降低,你的可替代性却在快速上升。

之前公司的一个女同事,本科学的市场营销,上班前两年,天天出差,加班,非常辛苦,升职加薪也比较困难,因为做销售得太多了。

她逐渐意识到必须掌握行业里面的核心技能才能让自己从岗位中脱颖而出。

于是利用休息时间假期时间,学了绘画和产品设计,

从一个小白,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成为了公司的服装设计师,又因为她对市场和布料情况了如指掌,很快升到了设计部门主管。

去年十一期间,跳槽到了一家网红店铺做首席设计师,年薪几十万。

现在职场人在一家公司,不是去承担自己不擅长的所有工作,

而是要试着把自己当作一件独特的产品,用心去打磨这款产品的最大卖点。

当你再度回归到市场被挑选的时候,这个买点足以让买家在千万件商品中,只选中你。

如果你平时迷茫或者懈怠了,把自己的简历投递在人才市场,让市场给你个估值。

而当你公司能给到你的价格远低于市场的平均价格,也给不了你成长,

那就该跳槽了。

03跳槽需要准备什么?

当你下决心要跳槽的时候,你会遇到种种不正常的迹象,

比如:

每日重复且单调的工作,

工作过于顺利,且领导不找你麻烦,

你足够敬业,但从未被加薪(或者一次只加薪200)

无理由降薪甚至拖欠工资......

那,无论如何也要准备跳槽了。

在跳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沉默成本:

如你准备求职的时间、过去的经历,你的舒适区等。这样会让你非常痛苦且犹豫不决,还会增加你的成本。

第二:一定要去花时间认真分析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用李开复的一句话:

一个没有自我职业规划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职业规划要适当结合行业的实际发展,招聘网站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的行业报告,你可以自行去下载看看。但是以政策和社会的变化做辅助参考。(因为篇幅有限,以后可以展开讲讲)

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的工作分为四象限,一定要去着眼于可替代性少,职位数量适中的岗位,这样的行业在短期5-10年是具有很高的前景。

第三:找工作用半年时间做准备,未来一段时间你收获的将会更多。

裸辞不是跳槽,那是找工作,首先你手中的谈判的底气就少很多。

而从用人方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人长期的思考,不是短期的产出。

所以这也要求你前后岗位关联性要大,最好不要换行又换岗。

之前在一个每天打卡群里看到一位求职者分享自己的经历,

普通本科计算机专业,从大厂内推被拒,到最后面试成功,经历了8个月。

这八个月他像考研党一样,把《剑指offer》、分布式架构、源码剖析、java虚拟机等一大堆专业书籍刷了三遍。

去笔试第一次,放弃,

第二次笔试题目太难,挂掉,

直到第三次才勉强获得面试资格,

甚至在三面的前一天还在公司外的酒店准备到凌晨2点。

最终成功工资翻倍,跳槽大厂。

这不是鸡汤,只有当你的努力配不上你梦想的时候,才是鸡汤。

能成功跳槽一份不错的工作,除了工资外,更重要的还是他能静下心去提升自己的专业。

04木桶效应

大家都了解木桶效应,

中学时期短板决定你的优秀程度,工作以后你的专长才是你能力的最大体现。

回忆大部分人的面试,从投简历到入职甚至都不到8天,这么快的职场决定,后悔的概率是不是会大很多?

哪怕两份工资相差不大,一定要去选让你更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那份。

认识的一个公众号编辑,刚毕业的时候特别想去新媒体公司工作,

当时他有两个选择

1:继续留在公司,每周写2篇原创,粉丝30w,工资6k

2:去新公司,公众号日更,粉丝10w,工资5.5k

按道理很多都会选择1,工资相对会高一些,且轻松很多,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它更符合自己未来的需求,事实也证明,当初他的选择是对的,现在他确实打磨出了让自己更赚钱的能力。

目前在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矩阵,还实现了财务自由。

05

都说90后是最焦虑的一代,也是最爱跳槽的一代,

其实90后真正焦虑不是上了年纪后如何面临被淘汰后的困境,而是年轻时能否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能力和年龄同步增长,

这也是大家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Ps:本文不是煽动大家跳槽,只是提供大家在非跳槽不可的情况下的一种看法,毕竟未来还很长,我们都前(钱)途无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