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回报感 ”漫谈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文雨山
首先,来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回报感”。在这里将之定义为,动作发出者要求承受者进行动作偿还的一种心理倾向。通俗来讲,就是你帮别人做了些事但是还一心惦记着别人的回报。这种感觉有什么影响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爱情

美剧《欲望都市》第六季里面夏洛特小姐在跟近100个男人约会后,终于找到了她理想的男人,一个各个方面都非常完美的男人。可惜他是一个犹太教,并且母亲的遗愿就是让他娶一个信奉犹太教的女人。

而夏洛特出生以来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她权衡再三,决定为了爱情放弃信仰,加入犹太教。

她背弃了上帝,不过圣诞节甚至把圣诞树都扔出家里。

直到有一天夏洛特把从不做饭的闺蜜们集中到家里,大家手忙脚乱忙碌了一整天帮她准备犹太教复活节的晚餐,想要给他过一个完美的复活节。

但是,他回到家里,在吃饭的时候,习惯性的打开电视看球赛,而忽略了与夏洛特交谈。

夏洛特就嗔怒的说,我为你准备了一整天的我并不熟悉的复活节晚餐,难道你就不能关掉电视好好跟我说会儿话?

他反驳到:我很感激,但是我不过是想看一眼球赛。

夏洛特忍不住歇斯底里的咆哮到:我为你背弃了上帝,放弃了圣诞节,我为你准备了一天的复活节晚餐为什么你还要继续看这场该死的球赛!

他愤然离席,只留下她一个人杵在原地。

其实,从夏洛特爱上他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他只能娶一个犹太教徒做妻子。然而为了他的那份完美,她心甘情愿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去迎合他。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煽动她,没有人强迫她。她所有的付出都是自愿的,怨不得任何人。

只是在那一刻,她觉得不值得了,不平衡了,于是就歇斯底里的索取回报,却忘记了这一切本就是她忠于自我的,心甘情愿的选择去付出。

爱情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方为另一方无休止的付出以换取回报,而是你丰富了我的生命,我也丰富了你的生命。

相对于爱情,这种强烈的回报感也在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友情。

友情

你是否也听到过:

上次那么冷的天我都陪你出去做头发,你今天晚上来机场接一下我怎么了?

每次聚会都是我买单,哥们儿现在手头紧你不会这点钱都不借给我吧?

看在你逃课我每次都帮你点名的份上,毕业论文你就帮我写了吧!

不过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相处下来发现不合适都是可以重新选择的,只有家人是无法替换的。

亲情

我们常常会听到:

我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为什么你不能像隔壁家的小孩一样乖?

我为了方便你读书把家都搬到学校旁边去了,为什么你还是考不了前三名?

长大后,这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你要是坚持跟某某结婚,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孩子。

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我们老了怎么办?这个孩子真是白养了!

你要是还当我是你妈(爸)就安安心心做我给你安排的工作。

我相信看到这儿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父母发出这样的声音。

无论内容是什么,其中心思想归根结底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所以你一定要听我话。

毋庸置疑,每个做父母的都是爱孩子的。

可有时候,就是这种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爱让无数孩子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

那么从现在起,别再让回报感扰乱你的人际关系,全然的投入去爱自己想爱的人,结交想要结交的人而不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希图别人的偿还。要知晓付出不等于回报,对于培植一段情感,想着去投入远比想着去收割来的实际和真实。也正是只有不计较着这份爱情到底能给我什么,这份友情能给我什么,这份亲情能给我什么,最后我们才会在最需要的时候体会到这些情感带给我们的无限温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