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这应该归属于教师在教学方面平等对待学生。当然,我们包括我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尤其是对待差生的关注,尽量设计梯度性问题与活动,消除其自卑与自我放弃的心理,使所有学生能够得到进步与发展。
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在生活中、思想上对待学生的平等。李镇西老师在《在平等中培养平等》这篇文章中写出了他自己,也是我们大多数老师都经历过的——学生向老师借杯子事件,也在我身上屡次发生,我的处理方法也是简单冷漠的一句“在抽屉里,你自己拿,水壶里有开水,自己倒。”然而学生往往却欣喜而感激地对我说“谢谢老师”,自己只是简单地“嗯"一声,同时也没有停止手中正在忙的工作,更没有腾出目光看一眼对自己道谢的学生。
同时,我们包括我也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教室批改作业时,自己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轻声问离自己最近的学生借红笔,这时,所有听到这句话的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打开文具盒,以最快的速度递给我,"老师,用我的!" "老师,我有红笔"。学生并没有像老师一样说:"笔在文具盒里,你自己拿吧"。老师往往也不会欣喜而感激地对学生说:"谢谢。"
我们经常说: 礼尚往来。但是,我们却没有用学生对待我们的方式回馈学生,学生也没有用老师对待他们的方式回馈老师。看似小事,其实,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类似的例子: 在校园里,学生会先问问候老师、上课前学生先问候老师,为什么老师不能主动和学生打招呼。究其原因,正如李老师所说: "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我是老师。"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 教师的高高在上,师生是不平等的。
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责任引领的教师,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在学识上比学生更渊博。然而,在行动上我们更应该具有与孩子们一样的童心,放低姿态,让自己的心灵与肢体蹲下来,与学生对话。让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细雨润无声的影响,不妨在校园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在课前真诚地鞠躬回应学生的问好。
我们说,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有上学、接受知识的权利,他们更有享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受《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的深刻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出改变,要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在智力、才能、成绩、性格、家庭经济方面千差万别,但每个人的尊严与权利都是平等的。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学生,明天,学生就会如何对待他人!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