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汝同窗】如何跳出舒适区?20181216
2018/12/16 星期天 天气:晴
自回到体制学校,大课题写作就断了。
初始,适应学校学习很用了一些精力,入学摸底数学的23分狠狠打击了她。后悔曾经的荒废,有那么好的老师的陪伴,却未能抓住学习机会,放纵自己,以至入宝山空手而归,再想那样机会而不可得,为此念叨了整整半学期。适应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用了不少时间,学期过半,终靠自己慢慢赶了上来,作业的正确率和速度都大幅提高。
这其间的挣扎与努力看在眼见,基本没有和她探讨过大课题的事,任由她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但是,慢慢地,发现有沉迷于舒适区的迹象。
从时间安排上来讲,分明有时间做大课题了,却迟迟不愿动手,所有空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做可汗数学——当然,直到今天,可汗的小学段仍然没有走完,所以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只做可汗。
但是,是不是其他的就可以因此放下呢?道理全明白,就是不愿动手,大课题的写作难度颇高,可汗数学的设计本身就好玩,是因此产生了故意逃避的心理吗
上周有过对话,特别周二晚上再次逮住睡前偷偷在黑夜里看手机、玩空间、逛微信之后,我们探讨了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哭泣着承认“改变坏习惯真的不容易,好难!”,然后平和地接受事先说好的处罚——代管手机一周,并且做到了,过程中没有闹意见;对于周末活动的确要用手机,所以置换处罚时间,下周延后两天归还手机的处理方法也表示了同意;同时,更新了作息时间表,新的作息时间表上写上“每两周完成一篇严肃话题文章”。
周五,再次讨论了为什么做大课题会消耗那么多时间?有没有时间和事务管理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因为巨大的消耗产生了畏难心理,从而产生逃避的行为?
承认有。
那么,要如何解决?
时间消耗过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最初搜集资料时基本就是在随意浏览,没有记录有用的信息及来源,所以真正动手写的时候又要重新查资料,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再写大课题,不应该再随意浏览,要及时摘录。
本周爆发惊人的12岁少年弑母案。12岁,她的同龄人;那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她一段时间以来看到的、我们时常讨论的体罚、家庭暴力等等有类似之处,是她熟悉的、和她日常所接触的有一定关系的话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写作议题。我提出建议,她同意,且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欣喜,还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们讨论了诗峰老师的建议,配图排版的确有利于传播,但是,表情动图一类的东西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鉴于目前是抽象思维形成的窗口期,传播不是重点,这一个时间段的文章尽量只用纯符号、纯文字,这样做还能节约之前花在排版、找图片上的时间。
本周的周末作业是周五晚间做完的。周六,清早起床打开电脑就是可汗,当我提及昨天的沟通时,表现出烦躁,给了我一个理由:下周五要考期末考试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需要复习。
明白又开始了条件反射性的逃避,既然觉得期末复习那么重要,在我和你沟通之前你也没有复习这四门功课,仍然是可汗呐!
当然,这话仅在心里想,没有说出来,也没生气,尝试和她一起分析:这四门,历史和政治是开卷,并不需要背,只需要熟悉一些关键点的位置,到时候直接翻书就OK了。这两门的复习,学校里的课堂就可以做,老师一定还会讲要点。
嗯,是,而且我上课都做了笔记,大致知道要点在哪里。
所以,这不是问题。另外两门,地理和生物,就学科及教材内容本身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学习的必要,只是,如果消耗时间过多,如果你不介意分数,我并不介意你不及格,学校排名不重要,中考占分也不是重点。
但我做不到不介意分数!
那么,可不可以下周暂时停掉可汗,把做可汗的时间用来背地理和生物?只背一些关键点,不要求高分,能考多少是多少、尽量达标就可以了,不在这上面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
嗯,可以。
昨晚看到的事例,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有可能把生活过得多么糟糕,甚至别人想帮都帮不上,我们晚上也就此进行了讨论。
我也和你讲了,有一段时间。我的状态未必好过**多少,最终把我解救出来的,是你外婆自我幼年就帮我建立起来的阅读习惯,以及因此保有的学习力。
所以,为什么我可以不在意你的考试分数,不介意排名,却不可能不在数学、阅读和课题写作上对你有要求,为什么我不可能接受你完全不学习?只是,我对学习的理解不同于普通学校,不仅于那几本课本。
为什么我看重大课题写作,因为这是综合性学习,锻炼的是你的思维能力,拓展眼界,把脑袋从学校的这一点点东西上抬起来,把目光放远一点去看这个世界。
最终,接受了写,但看得出是不耐烦的。周六整理资料到下午五点、绘画课开始之前。告诉我资料收集差不多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思考并写了下来,同时把思维导图拷在了手机上,可以在地铁上写、在手机上写。
周日,第一次把电脑带到沙河爷爷家,我们茶聚,她独自在阳台工作。下午,烘焙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把自己关在书房写,直到开始烤蛋糕,说做差不多了,可能还有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晚餐结束,小伙伴离开后,告诉我,希望我帮忙整理一下思路,坐过去听她讲述,疑窦顿生,这思路分明是乱的,问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甚至于对事件细节都还有一些模糊的地方——从昨天到现在,到底做了一些什么?
直接提出我的疑问。面对经过一天多时间的资料检索,居然连基本信息都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一点,姝儿急了,坚持自己没有玩,的确是在做,最终承认昨天因为心里的不情愿、不耐烦,仍然是和以前一样,检索资料是仅仅是随意浏览,记录工作即使做了一点,也记得很杂乱。
从时间上来讲,显然来不及了,晚上的网络口语课结束已是十点。老实说,我相当冒火——心疼于时间的无端浪费,烦躁于这个啥都知道却不做的娃!
但心底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孩子不想学的时候,做父母老师的就是把她绑在书桌前也是没用的,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真正强迫他们一些什么。重要的是,得想办法打通她心里的那些节,只有当她真正愿意了,所有问题才都不会再是问题。
很明显,有留恋舒适区的问题,畏难、抗拒挑战。这个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持续了很久,有改善,比如开学以来,面对学业的落后,不是放弃而是坚持,但这一点上的努力有一个重要的外来驱动力,源于学校的压力和曾经优等生的骄傲让她不敢和不甘。所以,对于学校的学习,很努力。但对于学校之外的东西、只能靠内驱力前行的东西,内驱力不够,就表现出懈怠。
尽管可汗学院的数学也非学校作业,但是,一来可汗的课程及作业设计得相当好玩,加入了游戏元素,吸引力大,做到后来也发现这个课程对于课内学习的益处,确实提升了数学能力,作业速度比之开始快了许多,所以更愿意坚持。
而课题型写作,经过时间上的近一年、有效意愿上的一学期的学习,刚刚进入正轨、写出点成就感,就因回到体制学校,时间与精力上的不足而停。到现在,暂停将近一学期,等于得重新开始,原本就是一个难点,畏难情绪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事儿,是骂不出心甘情愿的,讨论一下舒适区的问题吧!
姝儿自己也很沮丧,讨论结束在餐桌上趴了好一会儿,闷声问道:“要怎样才能走出舒适区?”
“知难而退和迎难而上,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个?如何改正缺点?木头之前给过你建议,写出来、贴出来,拿出勇气面对TA,一个个来;用一周或者自己觉得恰当的时间攻一个,改掉了就拿笔划掉……这些,你都是知道的,就是有没有真正愿意去做的问题了。你对自己的期望,给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说说而已还是真正打定主意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面对自身的弱点,是面对还是逃避?要说,道理你都明白,就是愿意不愿意做的问题了。最终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和层级的,不是学历是能力——这个能力,并不等同于金钱、地位和权力,但必须、也只能依靠努力获得。”
说完,烦闷感骤升,坐到沙发上读文章,不想理她。
姝儿呆坐了一小会儿,坐直身子噼噼啪啪打字,大约十来分钟后,唤我过去,以为又是整理思路,闷气没过,不愿理睬。
“妈,不是课题,你来看看好吗?”姝儿低声央求。
叹了口气,走过去,却惊然发现,屏幕上是她总结的自己的问题以及想到的改进之法:“妈,帮我看看还有没有要改的和不全的?”
等她端起电脑进到书房,重新开始打字的时候,桌面小书架上贴了两张纸,白底是缺点及改进方法,黑底是她的自我期许。自我期许我第一次读到,心,一下子就柔软了——她到底还是个孩子,有想法、有意愿、缺能力是正常的,自律自控都是能力,需要经过锻炼才能成为习惯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她真正需要的、更有利于她的成长的是帮助而非指责。
文章写到临晨一点,看得出,随着写作的深入,从前的状态在回来。写完自言四千三百多字,但今晚是整不动了,明天再来修改!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成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理解孩子的能力是关键,我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