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1+1<2?

2022-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华琴_5c0e

德育为先,表明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存在一种尴尬—为活动如火如荼,学生习惯却不好反坏,学生素养却不升反降?为什么呢?

透过本周室内升旗仪式的所见,对个中原因有了进一步了解。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周升旗仪式仍在线上举行,各班级由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集中观看。情况怎么样呢?

有的教室里,老师在批改作业,作业有错误的同学在订正作业,“参与升旗仪式”这一统一的要求俨然成了当时段、该场域、一种被边缘化了的活动。于是,主持人说,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也只见少先队员行队礼,不闻少先队员唱国歌……

彼时,学校的工作安排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可实际上呢?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少先队员校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期间,不得做与升旗仪式无关的任何事情。如果在此期间,做无关事情,会怎么样呢?

不禁又想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占用其他课程帮学生补习本学科功课。表面看来,是对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及学科教学的质量负责任,实际上呢?既是占用,就是在侵占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说严重可很严重。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提升需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的共同保障,需要各个学科共同作为培育的载体。因此,这种行为在牺牲学生参与另外一门学科学习的经历来成就有限的学科,是得不偿失。

此外,类似做法不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什么样的课堂,做什么样的事情,都由学科特点决定。如果总是被人为调整,于学生而言,一会使学生形成不尊重某些学科的错误认知,二会使学生降低对课堂学习效率的要求。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教育教学希望赋能学生的品质。

再回到升旗仪式上来。如果升旗仪式时段,老师把主要精力放于批改作业和订正作业,则会传递给学生一种观念,那就是升旗仪式只是学科学习的陪衬和备选,是在学科学习完成之后的辅助和补充。其实,升旗仪式作为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地位丝毫不仅不弱于学科学习,并且,还是智育的前提和底色。

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总是对活动的意义理解不正确,那么,活动又怎能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呢?所以,为什么活动数量未少,但是从学生习惯来检验,活动质量并没有预期的理想呢?从室内升旗仪式教师的行动可以窥见一斑。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给与充分保障,如果教师思想上尚未对活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则活动不仅不是越多越好,甚至还会出现1+1<2。

原因找到了,该怎么改进呢?

还需继续做中思,思后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