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理性,自我

2017-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Irene

这些日子我去了哪里?

给自己的理由是输出不成那就输入吧,于是,看了《巨流河》《似水年华》,正在看《东京一年》《远山淡影》,听了五岛龙小提琴独奏,准备跟着张悬哥哥学习古典音乐,看了《钢琴课》《勇敢的心》,刚看完《秒速五厘米》,正在听《秒速五厘米》原声,准备看《贝奥武甫》,刚结束甘南旅行,准备各种活动比如蒋方舟讲座比如同济德国电影比如大冰百城百校音乐会。

而回头看看,6月读的书到现在还没有理清思路,比如《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是一本伴随着我爱情的希望升起的书,我以为找到了心仪的人,我以为找到了幸福。为了看看爱情该有的样子,为了弥补一下自己稀缺的冲动,为了避免单身狗被虐,我在遇到爱情时选择了这本书。现在想想,那不是爱情,于他,是一种想象,是一种结局,于我,是一种期待,一种开端,从一开始就错了。错过了时间,过去了感情,即便是不会忘却,也无法装作刚刚好;按照心中的希望,按照比对过去定下的标准,即便是及格即便是八十分,也会掉落到不及格。

樱花飘落的速度是五厘米每秒,而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生活才能与你再度相遇。

爱情总是那么美好,那么难得,所以才那么让人渴望。而我,不曾为一件事一个人歇斯底里,不曾因感性放弃理性。就像站在岸边望着河对岸嬉闹的人群,心里羡慕着,手中忙碌着,这河,我过不去。听着秒5的原声,节奏带着我在那片原野上奔跑,如果真爱都没法在一起,如果没在一起就不算真爱,我不知道前方是什么。

刚去实验室给细胞换了个液。

爱情,女性,女权,人性。

《似水年华》,小说和电视剧略有不同,尤其是结局,电视剧中我没有看到文对默默的主动,他们从始至终都是安静的心灵交流,没有说出过冲动的话,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而小说里,英,委屈至极,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那个原本在台北有着一切的女子,遇到了确定就是他的那个人,一切的美好都不复存在了,不再心安,不再知足,她委屈,因为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做不到欺骗自己,也做不到勇气之至。而后,说出一切的她,在未婚夫面前委屈,似乎一切都是她的错,受着未婚夫的责怪,受着自己的罪恶感。终于鼓足勇气回到乌镇的她,在默默面前委屈,因为默默已经从一个单纯爱恋的小姑娘变成了自信受到爱情滋润的花一般的女子。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文,明知道自己忘不了对方的文,却一定要说出最刺骨的话,最刺骨的真心话。深爱着一个人,又残酷地责怪对方,就是这个样子吧。黄磊笔下的文,是温文儒雅的,是被动的,而英,则更立体丰满一些,或许因为他笔下的英是自己,而对自己的内心,总是更了解的。

写小说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是绝对的理性,而拍电视这样的社交活动,就没法完全控制了,毕竟,总有些人是你见到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总有些人是你见到就有话说不出口的。黄磊写小说时想的是什么,而真正和心中那个人一起拍电视时想的又是什么,其实挺明显的。而只有懂得人愿意去看,只有懂得人能看到,像个共同抱有的秘密,有着怀抱秘密的欣喜和忐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