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打卡Day 22 “怎么说”和“说什么”一样重要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9人
cbmm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件事,为什么不能说'请'?
如果是让孩子做举手之劳的事情,比如,“请把那本书递给我。”“请把这那个房间的灯关掉。”“轻”在这里是常用的礼貌用语。这样说不简单的命令式“把那本书递给我”“关灯”要好得多。我们向孩子提出一个小请求时,说“请”,也是向孩子树立一个有礼貌的榜样。
但是,有的时候,“请”会导致不够严格,言不由衷。当我们真的生气的时候,温柔地说“请”,会带来麻烦。
妈妈:(试着温和地)请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孩子:(还在跳)
妈妈:(提高嗓门)请不要这样跳。
孩子:(继续跳)
妈妈:(突然使劲打孩子)我说过“请”不要跳了。是不是?
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妈妈几分钟之内,从温文尔雅变得怒不可遏?这是因为,当你在付出耐心却又被忽视的时候,怒气就会随之而来。你会想:“我已经够有耐心的了,这孩子竟然不服从?我要给你好瞧的!”
如果你马上想做一件事情,最好语气坚定,不要恳求。大声坚定地说:“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他会马上停止跳。(如果孩子继续坚持,就马上把他抱走。并重复“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
我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在我明明已经希望孩子停止某行为时,我依然用“请做……”“请不要做……”,孩子听到后并不能引起他的注意,或者他很明确表示不想一个我这样讲话。
今天看这段话时,才明白了,即使我使用了“请”这一类的礼貌用语,但我语言背后的对他行为的否定,我那不稳定但强行被压制不的情绪,孩子都感受到了。除此以外,我的心口不一,还让孩子看到了我虚假的一面。他不愿意接受,也不会接受。只有当我的态度和我说出的话是一致的时候,才能更畅通的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