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人”号——茶器为暴利的金叶子压舱
事实证明,英国东印度公司选择从事茶叶贸易确实撞上了好运,通过茶叶贸易,公司敛聚了巨额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公司。公司甚至有权调动军队,联合同盟,发行货币,组织法庭, 与国争利,无所不能。
公司1702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中,三分之二为普通绿茶松萝茶, 六分之一为珠茶,另有六分之一为采自福建北部武夷山区的红茶。武夷红茶最终取代绿茶,成为英伦岛内最受欢迎的品种。很快,茶的地位就超越了丝绸,成为重要的大宗商品。
1721年,英国进口的茶叶达到了一百万磅 (约四百五十吨),需要装满一艘 “东印度人”号商船才能运走. “东印度人” 的注册载货吨位为四百九十九吨。这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根据当时的法律要求, 任何排水量超过五百吨的船只必须配备一名牧师。
随着供应不断增加, 茶叶价格开始回落; 但在18世纪以前, 茶叶的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1650年,一磅茶叶的价格在六至十英镑,折合今天的价格约为五百至八百五十英镑 (九百七十五至一千六百五十美元)。
1666年,巴黎的阿贝·瑞纳尔记载,伦敦的茶价为每磅二英铹十五先令。
1680年,伦敦《邸报》刊登的售茶广告上,茶叶售价为每磅一英镑十先令,按今日的价格合一百八十二英镑 (三百五十五美元)。东印度公司获取的利润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1705年, 英国商船肯特" 号从广州运载六万二千七百磅(约二十八吨) 茶叶回到伦敦。 在广州的采购价为四千七百英镑,在伦敦的拍卖价高达五万零一百英镑, 获利近十倍。
在运输这些带来暴利的金叶子的同时, “东印度人” 号还在底舱装满了煮茶和喝茶用的器具——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杯和茶托,作为运输荼叶的压舱物。其实,喝茶的风尚一传到欧洲,当地的陶匠和银匠就开始试制茶具。工匠们最初的作品大多以中国茶具为蓝本,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随后,工匠们逐步改进设计,使之符合所在国家的审美习惯。
现存最早的英国茶壶是1670年制的锥形银壶,为东印度公司所有,现藏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安妮女王统治时期 (1702~1714), 梨形带鹅颈壶嘴的茶壶和球形高脚银茶壶在英国风靡一时。 随后的时尚则是带脚瓮形和瓶形茶壶, 上面饰以繁杂夸张的花饰、丝带结甚至是大勋章。
欧洲人最早的仿瓷作品是一件锡釉彩陶器。 这是由荷兰制陶工匠阿尔伯莱特·卡以萨在1650年试制成功的。圣杯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薄如纸的杯壁上绘有精致的图案,成为欧洲贵族享有特权与优雅生活的标志。威尼斯、佛罗伦萨、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工匠们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制作瓷器的秘密。这个谜最后由渴求活命的德国化学家约翰· 弗里德里克· 伯特格解开。有关这位化学家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发生在1701年。
当时, 伯特格还是一位药剂师的学徒,他跟朋友玩了个小小的恶作剧,戏耍朋友说他找到了哲学家的魔石——传说中能点铁为金的神奇宝贝。令伯特格大吃一惊的是, 谣言不胫而走,竟然传到了萨克森王奥古斯都二世的耳朵里。奥古斯都立即下令抓捕伯特格,并命令他马上造出黄金,否则就会将其处死。
有好几次,伯特格差点被处以极邢,但好心的大臣切辛豪斯都施以援手,帮助伯特格完成了瓷器的烧制,并因此逃脱了要被处死的威胁。瓷器是奥古斯都垂涎已久,视为和女人、黄金一样奇货可居的珍奇之物。
伯特格1708年危急关头的偶然发现催生了迈森——欧洲第一家瓷窑工厂,但这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自由。病痛缠身、心力交瘁的他一直被关押在牢狱里,直到1714年才被释放出狱。奥古斯都将伯特格释放后,依然对他紧追不舍,逼迫他交出哲学家的魔石。五年后,伯特格愤然离世。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