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头囗难开——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明天是母亲节了,每次母亲节,总是有很多话想对您说,但每次都没说出口,这抑或是因为你内敛的强大基因流淌到了我身上,抑或是我太在乎您,生怕这些语言无法真正表达我对您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爱在心头口难开吧。所以,今天我想给您写封信,用我笨拙的语言记下您的点滴,也许您不会看到,但若干年后,我的孩子或子孙透过文字能拼凑出您的自画像。
这是我知道母亲节存在的第十五个年头。我永远无法忘记我第一次知道它的情景,那是我上高一的时候,从封闭的农村来到洋气的县城求学,除了见识了热闹繁华的商业,还从同学们口中知道了母亲节这个洋气的节日,在同学纷纷准备礼物或回家陪伴母亲庆节时,住宿的我也想打个电话给您,让您晚上加点菜。
琢磨着您中午平时下地干活大概一点才收工回家,我吃过饭沒有午休就跑道宿舍楼道的公共电话处给您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刚问了一句:“妈,您吃午饭了吗?”还沒来得及说今天是母亲节让您加菜的话,您就着急地问我:“艳子,你又不舒服了吗?”顿时,我的眼圈就红了,怕您发现我的异样,赶快说:“没有,我很好,正好经过公共电话就给您打而己。”您在电话那头如释重负地说:“没有就好,沒有就好,这时候来电话我以为你又不舒服了呢,家里都好着呢,你赶快去上课吧。”
放下电话,您平日里带我寻医问药的一幕幕不断浮现眼前。升上初中后,原本身体健壮如牛的我突然因为一场肺炎就医延误而体质变差了,隔三岔五就一次发烧感冒,且几次低血压晕倒,到大医院检查也沒发现什么问题,用了药也不见效。您几乎是听说哪里有好的医生就带我往那领,每次熬汤药,您都是干农活收工了,大正午骑着自行车给我送到离家七八公里的学校来,有时候地里活多,您到学校时身上连干完活沒来得及脱下的袖套也湿透了,留下汤药又匆匆往回赶,自行车上的背影在草帽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高大。
我无法想象,给我送汤药的日子您是怎么熬过来的。家里为了供养我们姐弟四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您一个人在家操持十来亩地和几头猪。平日里都是六点钟准时起床做早饭煮猪食,匆匆扒下几口,喂完猪就下地,中午回来吃个午饭,续点开水又下地了,晚上七点多才回家,农忙时甚至午饭都是带到田里吃的。但单送汤药路上的往返就得花费差不多两个钟,还沒算煮药的时间。后来,妹妹告诉我,送汤药的那些日子您每天都是四点钟起床,煮饭的时候顺带把药煮好装到保温瓶里,然后干完农活再给我送药,晚上八九点才能收工,常常吃饭的时候就在打盹。但从来没听到您跟我们说过累和苦。
在我的记忆中也甚少见您流过泪,即使是爸爸做生意失利,到处举债,家里穷得连米也吃不上,只能靠蕃薯渡日时,也没见您哭过。但那个晚上您却在给爸爸打电话时哭得一塌糊涂。我脖子上的淋巴又发炎了,在学校附近的诊所打了几次吊针都沒见好转,医生怀疑是血液问题,建议到市里的广医附院检查。我在朦胧的睡意中突然被一阵抽泣声惊醒,只听见您哭泣着断断续续跟爸爸说,“如果真是血液病怎么办,孩子还这么年轻,真希望生病的是我”。为了不被您发现,我在被窝里压抑住哭声,让眼泪湿透了枕头。
您个子虽娇弱,但在月光映照下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您是否还住记得那个我跟您一起走夜路的晚上,傍晚时分,我高烧39.8,同学给您打了电话,您连雨鞋都来不急脱就打了摩托车赶来,听摩托车司机说山下村有个医生看这方面很出名,您就带我过去了。打了点滴烧终于退下来了,但已经是夜里十点多,在小村里找不到载客的摩托车。医生夫妇问我们怎么办时,您说我们边走边拦,说不定在路上会遇上车。这对好心的夫妇叮嘱我们路上小心,还送了一支手电筒。我们就着手电光和月光,顶着饥肠辘辘的肚子一路走来,经过一片田野,穿过一片桉树浓郁的岭头,才隐约看到有人家的村落。农历十月,风中带着一股寒气,偶尔一阵风过,穿着单衣的您冷得直哆嗦。走了很长路我才发现您的脚走路不太利索,经过我的盘问您才告诉我,脚是收割时不小心被玻璃插到了,怕沾到水才穿着雨鞋。那晚我们足足走了两个钟才到家,我收拾雨鞋时发现里面沾了血,要给您消毒。您风轻云淡地拒绝我:“已经快好了,不碍事,赶快吃饭洗洗睡吧。”我两眼发红,激动得说不出话,自顾地把您按在凳子上,去打了点热水,您拗不过我的执着,只好由我折腾了。清洗掉表面的血污,只见一道快要结痂的口子又裂了开来,我的眼泪忍不住啪啪地掉了下来。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了十五个年头,但我每次回忆,所有的细节都记忆犹新。甚至每次遇到困难,只要想起它,总能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指引和鞭策着我。
您是个苦难的人,十岁的时候外公就走了。作为家中6个孩子的老二,一直噬书如命的您主动从学校退学回来,和外婆撑起家里的重担,不管是织麻纺纱、耕田种地,还是穿街走巷去做小买卖,您都是那行当里的好手,甚至比男生做得还好。为了娘家您熬到了28岁大龄才嫁给爸爸。您嫁入我们家时,家里也是一贫如洗,爸爸和伯父做生意不但把所有的家当亏了精光,还欠了很多债,家里只有两间漏水的茅草房。您和爷爷忙完田里的活,又出去打零工挣钱还债。奶奶走得早,爷爷的贫血和胃病经常患,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家常细务、田里的重活累活,里里外外全都是您一个人张罗。在没人搭把手的情况下把我们姐弟四人拉扯大,送上学,还清债务,还为家里换了两次新房子。
您省吃俭用,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顿好吃的,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先給爷爷,然后再給我们,剩下的您才吃。即使现在我们姐弟四人都出来工作,生活变好了,您仍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自己吃剩的。您常常跟我说:“住进新建的洋房里,过上现在想什么要什么的生活,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总觉得像在做梦一样。真没想到生活会变得这么好。”每每这时,我总觉得很惭愧,在我们看来这都只是很平凡甚至是有点乏味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能更强大,以后有能力可以带您游览山河名川,品味各地美食,您却心满意足了。
您不但秉承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勤劳俭朴、坚强不屈,还用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开明和孝亲。
因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村里的人常常跟您说没必要那么辛苦供我读那么多书,女孩子读再多书终究都是别人家的。初升高我以全校第一名考上了市里的第一中学,镇上的一家高中給我开出免学费和給生活补助的入读要求,我跟您商量说想去那里读,这样可以减轻点您们的负担,但您却斩钉截铁地跟我说:“钱的问题你不要担心,只要你们考得上,即使砸锅卖铁我们也供,女儿儿子都一样,我一视同仁。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读书的亏,你们不能再步我们的后尘。”村里多少女孩因为条件步允许,要不读书的机会让給哥哥弟弟,小学都没毕业就要步入打工的行列,而我在您的庇护下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比起您的勤劳能干,更让邻里称赞的是您的孝顺。从您嫁入我们家,就把爷爷当亲爸待,即使爷爷脾气挑剔偏执,您也没跟他红过脸,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都必须爷爷吃过了我们才能动,爷爷每回生病住院都是您陪护照料,亲自侍奉汤药,以至于爷爷经历了胃穿孔、缺铁性贫血、中风等多场大病还活到了八十五岁才寿终寝。爷爷在世的时候,逢人就说他的命是您捡回来的,如果不是您,他早就骨头成沙了。
想对您说的话太多了,只限于笔笨言拙、时间有限,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妈妈,我爱您,希望您每天开开心心,身体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让我们不管多老都有一处撒娇的地方。
女儿:艳
2018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