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哲思

儒家的脚步

2020-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土豆兔兔

        数千年前,出现了一群与乱世格格不入的人,他们周游列国宣传“仁”的政治理想。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生死利益,心怀“大义”。他们认为大丈夫之行,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是“百家争鸣”中一朵耀眼的哲学之花,他们的名字,叫做儒家。


        山东曲阜,熙熙攘攘的孔庙前,依稀瞥见孔子当年授道讲学的风采;古朴静谧的山村间,隐隐回荡着两小儿与孔子辩日的稚言;朦胧摇曳的灯光下,笔刀缓缓篆刻出《春秋》。初读《论语》,仍感圣人谆谆教诲,虽然时隔千年,明灯一卷。


        魏齐宋鲁的宫殿前,孟子携仁义奔访。虽处处碰壁受阻,却从未忘“平治天下”的远大理想。也曾敬畏孟子舍生取义的气节,或惊叹其民贵君轻的智慧。行路颇困难艰险,幸而有亚圣指点,方不入迷津,矢志不渝。


        常说儒家始于孔子,发展于孟子,集大成于荀子。遥想荀子当年,引万家执笔作喧。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乃金玉良言。感慨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精神,折服其“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独到见解。


        但在那个时代,儒家是举步维艰的。

        用晏子的话来讲,那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时代。儒家在等待,等待着纷乱的结束。眼底收尽五百年的纵横捭阖、六万里山河破碎,终于,等到嬴政统一了天下和“焚书坑儒”,随后是另一个乱世的开始……

        是的,儒家的脚步是艰难的。有过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辉煌,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书呆子”“弱文人”的关联词,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又背负上了“四旧”的骂名。

        马伯庸先生说:“古董的一沟一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喜欢古董的人,便是喜欢古物上所承载的历史和故事。其实儒家又何尝不是积淀了千年的底蕴,方才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