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治疗》摘录 (2)

2023-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露娜2005

一个人是不可能被别人打扰的。扰乱内心平静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当我们半夜醒来时感到气馁,那是我们早已击败了的敌人又卷土重来。”

再也没有什么能惊动到他了。那将我们捆绑在这世上的千丝万缕的念想,曾使我们充满焦虑、渴望、愤怒和惊慌,拽着我们在苦海中彷徨,如今都已被斩断。他微笑着回头,冷眼观看这大千世界,就像看着一盘终局的棋子,胜负已定,曲终人散。

若非饱蘸暗夜的浓墨,又岂能书写出不朽的佳作。

野花回答我说:“傻瓜!你以为我开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吗?我开花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因为别人。我开花是因为我喜欢开花。我活着,我开花,这就是我的愉快和乐趣所在。

他们的情绪都在受别人思想变化的左右。换句话说,对她们俩来说,快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因此,对她俩的解决办法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内心越丰富,就越不需要别人。

秘诀就在于把反馈当作礼物,但你首先要判断这些反馈是否正确。我的处理方式是自测,看看它是否符合我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有任何一部分,哪怕是一点点,哪怕只有5%,听起来是真的?我会试着回忆过去是否有人曾经给过我同样的反馈。我会想找其他人验证一下这个反馈。我会想是否他们发现了我的一个盲点,看到了我看不到的东西。你能试着这么做吗?”

柏拉图发现爱存在于爱的人身上,而不存在于被爱的人身上。

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只需要一种消极的不受干扰的闲暇,以便尽情享受自己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智慧。

我们在青年时代感受到的喜悦之情和拥有生活的勇气,部分的原因是我们正在走着上坡的路,因而并没有看见死亡——因为死亡处在山的另一边山脚下。

他在16岁时就写道:“我发现,从高山远眺的全景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所有小的物体都消失了,只有大的物体还能大致显现出它的形状。”

从望远镜的另一端看世界。

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凭直觉读懂斯宾诺莎的“在永恒的相下”,指的是“从永恒的角度观察世界及其事件”。亚瑟总结道,理解人类处境的最佳角度不是置身其中(a part of),而是置身事外(apart from)。

哲学是一条通往高山之路……一条偏僻的路,越往上走就越荒凉。无论谁踏上了这条路,都不应畏惧,而应把一切都抛在身后,自信地在冬日里踏雪前行……他很快就会看到脚下的世界;沙滩和沼泽从他的视野中消失,凹凸不平的地方被夷为平地,刺耳的声音不再传到他的耳朵里。世界的弧度逐渐显现在他面前。他独自一人置身于纯净凉爽的山间空气里,当脚下的一切都还沉浸在夜深人静当中时,他却早已看到了太阳。

要确保你的客观判断尽可能不受隐藏的主观判断的影响。

那些避免与同类过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如果我能保守我的秘密,那秘密就是我的囚犯;若我不小心泄露了秘密,我便成了它的囚犯。唯有沉默之树才能结出平静的果实。

要想优雅地变老,我就必须接受人生的可能性逐渐变少这一事实。

死亡即不可能再有任何可能性。

谁要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热量,那他就宁愿对社交敬而远之,既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也不会遭受来自别人的烦扰。

天赋好的人都是在时代需求的召唤中应运而生的,虽然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但他们的作品通常很快就会随时代消失。“但天才的光芒会照亮他的时代,就像彗星进入了行星的轨道……虽无法沿着文化的常规轨迹前行,他的成就却已远远地跑在了时代的前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