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书评群成长励志樊登读书践行笔记

《不管教的勇气》读前感——不教之教之不读之读

2019-06-05  本文已影响22人  Lyne_友谅仔

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先解释下,为什么是读前感——写在听(读)之前。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以前亲子类的书籍,有讲到很多关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教养方式。这本书是基于阿德勒思想体系的,之前有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和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正面管教》,所以可以根据这些书,先写写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看是否能温故知新,学而知之,然后再对比原书。如果先听的话,难免受其影响,诱导或限制。

樊登老师在423演讲中提到,如果读书会里面之前这些亲子教育类书籍,没有把你改造成一个好的家长,没有改善亲子关系的话,那一定不是书的问题,再多听一本类似的书也无济于事,这给了我不听的勇气。

另外这本书的主题是不教之教,所以我写这篇不读之读,似乎也可以遥相呼应一下。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其实《不管教的勇气》,这个一个老话题,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到了,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长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但现在这种状况几乎跟孟子时代无异。

一,为什么不肯放手,为什么这种现象一直长期的普遍存在?

在这个焦虑的年代,父母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丝毫不敢放松。孩子表现好则罢了,一旦孩子表现稍微有一点的偏差,就会更加的严厉,丝毫不敢松手。

不肯放手的原因有很多,原生家庭的影响,自我的投射,不断升级的想法,父母本身的受害者心态等,我觉得以下几个是比较主要的:

首先,父母的潜意识驱使,急于跟孩子划清界限,生怕落得不管教、失责的口实,意思是,我已经尽力了,你表现不好不是我的错。

其次,过高的期望和不断升级的想法,会放大不利的影响,很难基于事实作出客观的判断。

再次,病急乱投医,管教不得其法,就会越管越糟糕,进入恶性循环,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所以我们为什么能不管教,是因为方法不当,管了更糟糕,为什么还需要勇气,是因为社会惯性习气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然需要勇气,而最需要克服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阻力。

做到不管教,最要紧的一点就是父母要放轻松,要将关注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展,生活不只是眼下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正所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想想苏东坡: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二,不管教勇气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靠说教讲道理的,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所以父母的作用就是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好父母,先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就做好了父母。这些新的信念,让我们有勇气放弃之前无效的管教,跳脱之前恶性循环。

其次,正确的方式是,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关心他的成长,顺应他的规律和自我意愿。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价值感和独立自主,特别是青春期,独立自主的诉求会更加强烈。之所以会青春期叛逆,可能不是因为陪伴太少,恰恰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干预太多,所以需要我们适时地放手,离孩子远一点,才更有利于他们成长。况且孩子进入社交年龄之后,父母对他的影响基本不起作用了。

《爱的艺术》里面说: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能不能在孩子生活中得体地退出,这就意味着要接受孩子离开,不仅要接受,还要支持,要从内心里希望孩子离开。

再次,不管教的本质是尊重、信任、内化和允许。树立孩子的自尊,设定规则,给孩子输入三行代码“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视每个孩子为生物态,给予充分的耐心和空间,静待花开,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误区

不管教不等于没有边界,没有原则,不等于放任,也不是刻意制造困难和诱惑,去考验孩子的意志力。

而是需要我们创造有利的环境,不直接说教给答案,让孩子主动选择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比如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就首先自己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藏起iPad,摆出书,自己捧起书来。

不管教其实是建立在合理和正确的管教基础上的,《论人的本性》中指出,每个人都有动物性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自我意识通过学习教化实现。而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基于“免受罚、求奖励、求认同、立职责、明契约、问良心”的考量,需要的教化程度层层递进。

荀子说人性本恶,需要后天学习教育,后天学习也就是远离动物性的一面。

如果任由天性发展,大闹天宫,等来的也就只能是如来佛祖一巴掌呼过去,五指山下压他五百年,然后再是漫长的取经路,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真正的修成正果。

其实菩提老祖是有先见之明的,发现孙悟空的猴性太重,通过温柔敦厚的正面管教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他说:“你走吧,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不管教的勇气》读前感——不教之教之不读之读

所以不管教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合适的,将其引导上正确的道路上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四、误打误撞的一些不管教的成功运用

六一节女儿班级里面举办活动,微信群里接龙报名表演的节目,由于时间限制,只有十几个人的名额。我女儿学了钢琴,但不能把钢琴搬到教室里去表演,我希望她能表演电子琴,然后我就在群里面问老师,能不能表演电子琴。我女儿听见了,然后她把我的手机拿过去,还没等老师回复,她自己就把名报了。如果我直接跟她说报名表演个节目吧,可能她会扭扭捏捏,即使报了效果估计也强差人意。而这次她自己主动选择的,就表现的特别棒,也玩的很开心。

另外一次是,琴行举办某老师的钢琴独奏会,老师上台之前给了一些机会小朋友表演。有几位妈妈就使劲的鼓励怂恿、诱惑威胁自己的孩子上台,结果都推推让让的,就是上台了也表现的扭扭捏捏。我忍住了,没有跟女儿说一句话,当老师说还有谁要表演的时候,我女儿主动举手,自告奋勇上去的,表现得镇定自若,非常的自然。

上周六早上起来,我们没给她扎头发,也没催她换衣服。吃完早餐,她就在这画画那玩玩。玩够了以后,她自己主动说,去扎头发了,把衣服也换穿好了。如果我催她,她肯定会抵抗或拖延。

女儿跟同学一起玩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很自律,不用我们多说什么,其实小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当我们老是越俎代庖的时候,他们就会习惯依赖,慢慢的就忘了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关于培养孩子,日野原崇明两三岁哭闹的时候,他母亲就会微笑的说:“这孩子长大了会是个了不起的人,还是个大无赖呢?”,他母亲这种循循善诱加上放任自由的态度,其实是全然的信任,耐心的等待孩子长大成熟的一天。

管教需要的是方法,不管需要的是智慧。管与不管,因心而起,教与不教,因势而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有个段子说的是,许仙和白娘子,这两口子孩子一出生,一个被关塔底下,一个出家,都不用带孩子,也不用辅导作业。再相见时,孩子都中状元了!

这说出了多少人在管教孩子问题上的矛盾,想不管又不敢不管。如想获得许仙白娘子一样完满人生,请阅读或收听《不管教的勇气》,千万不要听我上面的胡言乱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