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你峥嵘过的岁月里全是你的青春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蒲丝苇


2012年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我18岁。

在这之前,我对于高考的概念只有这是一场我准备了十几年的考试,成败在此一举。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至于如何成功?为什么成功?我都没有概念。

老师和同学也不流行讨论梦想这个“有点蠢”的话题。

老师只会问你“模拟题写了吗?头发扎起来没有?校服有没有穿好?”

所以那个时候的一切都是兵荒马乱的,因为我都是闭着眼走那条独木桥的。

我是93的,正好赶上”减负运动“高潮后的一代人,新闻上天天宣传的是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工作还是看个人能力。

呸,谁说的这句话!你给我站起来!(摔!)

12年陕西省的本科的录取率到达的75%,也就是四个人里面至少三个能考上本科。

爸妈对我要求不高,考个二本就行了,实在不行总能考个三本吧。工作就等毕业了好好积累社会经验,然后嫁个好人家。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渡过了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

2016年我大学毕业,2018年我毕业两年了,距离高考也有6年了,我25岁了。

如果能给18岁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一定会说:“好好吃饭睡觉,用点心准备高考,那玩意没有多难”。

但我知道18岁的我是不会听的。

因为年轻就是会犯错,就是要撞南墙,就是自己走过的路才能有感触,别人说太多也没用。

年轻不怕犯错,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现在我才明白18的我犯得最大的错是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一直以来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可为什么考好大学?考大学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大学不用上晚自习,不用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可以做我爱做的任何事,可以留长头发,不用穿难看的校服。

还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现在也才明白没有绝对意义的自由,而且人生应该去追求的有很多,也不应该是一味自由。

最重要的是,大学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考的三本,周围学习氛围几乎为0。

不是大家不好好努力,而是已经习惯了把高考作为学习的目的,高考结束到了大学,生活忽然没有了寄托。

我周围的同学基本没人规划未来,还有部分认真学习的,最终也大多方法不得当或者心智不够。

剩下的大多数过的可谓是美滋滋的四年。

考前有人给你划重点,考试的时候有人给你递小抄,考后还有60分就够了。基本上你按时到场60%的点名课,就可以顺利的拿到学分。

焦虑也有啊,但是到时候再看吧

毕业了总有办法的。

我当时也是这样的想法,到时候再说吧,总有办法的

直到大二那年,我们班一个女生忽然退学了。

听说是回去接父亲的班,她走的那天我们都去送她,她爸操着一口浓郁的陕北腔调跟我们说女娃娃读个三本花个好几万,不如去挣钱,反正过几年就嫁人了。

时隔多年,这句话依旧在我脑海里。

而且现在的我回头再看,也不完全是错误的。没有目标做事也是浪费时间。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很偏激,但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外人无权评论什么。

只是那一句“反正过几年就嫁人了”还是深深的刺到了我

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过怎样的生活。

是稀里糊涂毕业,找个好工作,找个好人家,从此相夫教子过着大多数人的一生;还是毕业了找点关系进个国企从此朝九晚五;亦或者毕业就去北上广寻找自己的梦想。

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需要努力的,努力的前提是回到原始的哲学三联问。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到哪里去?

但这个问题,应该是最迟18岁那年就十分清楚的了。

如果你不清楚也别害怕,更不用太过焦虑。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在18岁的那年就可以参透这些。

甚至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

肯德基的创始人在60岁那年创办了肯德基,打破传统的餐饮模式,后来发展成全球连锁快餐。

耋耄之年,才遇到自己。

所以各位高三党啊,在18岁这个美好的年华里,尽情的去寻找自己啊。

如果你寻找到了,那么你很幸运。

如果没找到也别气馁,先考个好大学啊。

记住啊,一定要尽全力考个好大学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