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酷帅的酒鬼
——聊聊我们玩啤酒时的心态
注:知乎的DG(Dizzy Groove)跟我是一个人
从什么时候决定要开始玩啤酒的?
DG是在2004年的秋天,在大学城的某文具店发现了一张海报,就是那种整张纸都铺满各种品牌易拉罐的图片,立马就买了下来贴在卧室里。
因为之前在高中的学校门口喝过让我发现新世界的“黑啤”,已经知道了啤酒这个世界之大远远超过我之前的想象,于是看到这张海报时就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把这上面的啤酒全都喝过一遍。
大概长这样的一张海报我的妈妈知道了我这个在当时看似很没出息的理想后,并没有打击我,而是对当时19岁的我说“那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周游世界,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很惭愧我既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周游世界,但喝过的啤酒种类应该已经几倍于当年那张海报上的数量了。
但从一个玩啤酒的角度看,我并不算合格,喝过了太多不值得去喝的酒,而且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喝个痛快,很多次不值得地烂醉——喝个痛快也并不一定就不对,但如果能抱着更成熟的心态去探索这个世界,肯定会有更深更有益的收获。
毕竟喝酒是刀刃上的事,玩不好很容易伤害到自己和亲人朋友。
但喝啤酒,喝很多好啤酒,又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这种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
于是最近,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喝酒的日子,第一次思考了“接下来我该怎么玩下去”这个问题。在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你对啤酒的感情并没那么浓厚,来看DG的BB只是想上超市和酒吧时不会两眼一摸黑,或者仅仅为了积累点儿应酬时的谈资,那么这一篇可以跳过去。
但如果日后你不幸也入坑了,相信你会想要再回来读一遍的。
彻底抛开装逼的潜意识,单纯地去探索和享受
知乎上有个音乐门类的问题:音乐界的鄙视链是怎样的?
鄙视链这种东西之所以能存在,原因不外乎“虚荣心”这个鬼怪的作祟。即使已经是阅尽千帆的老司机,有时候也难免会栽在这上面,任何领域都一样。
而这种潜意识一旦占了上风,就是你的眼界开始缩小,认识世界的能力开始减弱的时候。
因为德国是传统啤酒强国,连一直代表我国啤酒形象的青岛都是德国人开创的,于是逢人必捧德啤,拒绝了解更多的真相,以至于把贴牌“德啤”当宝贝而不自知,甚至于影响到了舌头的判断,真的把一些很次的贴牌酒当成好酒供起来;
因为大部分工业啤酒、大绿棒子都是拉格,于是瞧不起拉格,瞧不起喝拉格的人;
了解了一点修道院的历史,马上把双料三料四料奉为至尊,岂止是美式皮尔森,所有度数低能大口闷的都入不了眼了;
风闻新世界啤酒的创新理念,马上将自己划入新世界支持者的阵营,一心钻在各个美国不知名小厂的品牌堆里,自己酿点酒,一桶不放个四种以上的酒花都不好意思说是在酿IPA,各种欧洲传统风格也全部被彻底打入冷宫。
最惨的就是那些非“精酿”不喝的“资深发烧友”,这辈子不知道要错过多少好酒、多少美好的时光了。
……
但音乐,无非只是一种用来取悦耳朵的声音。
啤酒也只是一种用来取悦口腔和身体的饮料哇。
在品味它们的时候,问问自己的真实感受,难道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么?
燥热的夏天午后,你的口腔和身体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三料的烈性艾尔,厚重的帝国世涛,西海岸高苦度高酒精度的酒花炸弹,还是一杯干净清爽无杂味的淡色拉格?装逼成功的快感真的好过喝到一口那时那刻最需要的酒的快感么?
抛弃成见,放开眼界尝试一切
我玩啤酒的开端是因为喝了“黑啤”。
所以在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
颜色深度数高的啤酒更好;
颜色深的就得度数高,否则不对劲。
呵呵呵
好酒的颜色一定更深更浓吗?其实家乐福卖各种比利时啤酒、美国啤酒有十多年了,唾手可得的资源。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喝过各种“黑啤”,就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心态,那阵子我非“黑啤”不喝。
可能像我这样的傻瓜蛋并不多,那最好。
一定的求知欲
今天上午看到这么一条评论,激动得我马上打了一大段回复,如下:
这个世界上的啤酒种类、风格流派、品牌款式都太多了,而好东西总是占少数的,真的只靠一瓶一瓶地喝去了解,估计喝到死也只能是满肚子烂酒两眼一摸黑。
如果就是随便喝着玩玩,那随便看看DG的专栏就够了。
想好好玩,玩明白的话,那就仔细看看DG的专栏啊哈哈哈——当然如果能看点儿专业书,了解点儿啤酒历史、分类、酿造原理什么的,再按图索骥地多多尝试,肯定更好。
真的没时间啃专业书的话,那就还是看我专栏吧。我会尽量把这些事儿说得让你尽量少动用脑细胞还能明白。看过我写舞曲评论的老友们都知道我这个能力的哈哈哈
不要只甘于做个酒鬼
有人跟我说过他一下子喝了八瓶罗10。
我不清楚他把这种事说出来是什么用意,自嘲?还是显摆自己酒量很好?
要是搁在几年前,有人要批评我喝酒必醉,我定然嗤之以鼻。
搁现在,虽不能全听,但还是能接受的。
还是那话,人生有限,这辈子能进肚的酒也是有限的。
这有限的肚子里,是灌进去很多很多的小麦王,还是很多很多喝过无数次的同款,还是很多很多不同风格流派款式的好酒呢?哪样更划算?
就算都是好酒,比如一下子灌进去的八瓶罗10,你确定喝到第三瓶的时候还能感觉到这是最棒的修道院啤酒之一吗?
某些特定的时刻,可能真的只能喝很多很多小麦王以及结束时的呕吐,但收获的是那时那刻的友爱和温暖,那该喝还得喝,没错。
但如果你也在“玩啤酒”,那么对于你整个的喝酒生涯,还是要规划规划的。
总之,人生有限,算计着点儿花!DG今年三十三岁,认识到这貌似还不算晚。各位酒友早明白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