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河南师范大学

113.瑞士模式的启迪(读书笔记)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350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透视瑞士模式》这一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加少了瑞士的发展模式:

  瑞士是没有一寸海岸线的国家,四周被别的国家包围,内陆交通也不发达,到处都是山。瑞士有一家生产工业用缝纫机针的企业,它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是65%。它在一个深山里,员工上班先坐大巴到一个地方,然后坐直升机过去,成本多高,但它还是有那么强的竞争力。过去我们不太注意瑞士,顶多知道瑞士的手表,糖,实际上它有很多东西是全球领先的。比如说是人均GDP很长时间都是第一,瑞士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最大。雀巢是一个非常大的食品集团,它是个虚拟生产的公司,它生产品牌,输出技术,管理到世界各地去,全球整合,全球销售。还有瑞士军刀。瑞士的精密机床在世界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同样重量机床的价值是日本的2.8倍,是美国的5.2倍,是中国的10倍。手表也差不多。相同重量手表的创汇能力,瑞士是日本的1.5倍,是中国香港的4.5倍,是中国内地的20倍。化工也是非常高端的,主要是制药,有两个很著名的制药公司,一个叫诺华,还有罗氏。医疗业也很发达,现在发展起来的医疗旅游业非常发达,好多明星经常去瑞士打羊胎素之类的。每年瑞士有超过2000万的游客,2000万是什么概念?是这个国家总人口的3倍。还有金融服务业,在瑞士,平均1300个人就拥有一家银行,银行业和保险业都非常发达。

  是什么东西支撑这么多行业的?它的教育,劳动者的素质。瑞士劳动者的素质应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比日本的要高,瑞士的教育模式跟我们中国很不一样,我们的在校本科生要比技校,中专,职高的学生多的多,瑞士很多人进入技工学校,叫徒工学校,就是学徒工,当学徒。学上三五年直接进入一个企业,要干就干一辈子。有一个调查显示,瑞士有75%的企业老板都是徒工学校出身,他们觉得没上过大学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些钟表工人,初中毕业以后十四五岁就开始学这个行当,一直到65岁,他还在做这个东西,他那心细如发的技能,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心的那种虔诚,认真,完全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学会的。瑞士制造的产品,我们通常会说它的附加值高,这是一个很粗浅的说法,实际上它的产品里加入了很多人的因素。我们现在生产很多产品,都是机器制造出来的,人只是机器的一个帮手,没有多少人的色彩。其实,能够超越时间,超越具体的功能效用的产品,其价值远远高于机器本身制造出来的东西。机器制造的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产能可以无限膨胀,而人的产能是一定的。像瑞士的那些钟表,有的卖几十万,因为那种工艺都是资格非常老的工人才能够做出来的。中国生产的几十块的手表,流水线上的工人基本上是需要任何技能培养的。这是两种模式。我们中国是一个钟表业出口大国,但我们的创汇能力,利润率极低极低。

  从教育角度看瑞士模式,我的体会是:

1、高学历≠高素质。瑞士国民素质甚高,但平均学历没有多高,这说明,满街都是博士,对一个国家未必是好事情。我们要纠正教育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这在我国已经不是苗头,而成主流了,不纠正将来会后悔的。

2、书本知识不等于全部知识,甚至不等于最重要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不应该是机器的帮手,而应该是能做到机器做不到的事情的人。

3、教育应该追求实效,而不是务虚名。万不可把教育弄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形象工程”。

  每位家长,每位老师,都面对这个问题,国家和民族更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语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缺乏长远眼光的民族是无法自立于世界的。

    读后感:说几点想法。一个在当前世界上有两个小国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有时候我常常觉得可能生活在一个比较文明,发达的小国家比生活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家是不是更幸福一些呢?一个国家就是文中所介绍的瑞士,这个国家真的是让人羡慕啊,除了文中所提及的一些信息和资料以外,如果对体育感兴趣的朋友,也知道瑞士的体育也不差,比如网球的费德勒天王,还有辛吉斯等。他的足球也很厉害,在欧洲杯和世界杯上的战绩也不差,比起中国那就不知道强多少了。二个国家是以色列,这个国家,大家耳闻能详吧,确实很不容易啊,就巴掌大点沙漠地区,硬是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且很多方面都在位于世界前列,农业,制造业,军工科技等等。犹太民族是值得尊敬的民族,它们的文化也同中华民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有很多经典的传说,它们的民族精神也值得尊敬,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人文学家等,比如爱因斯坦,还有《人类简史》的作家,也是星光璀璨,他们的爱好读书的习惯也被世人津津乐道,他们的经商的天赋也同样举世闻名。这个民族差点受到灭族之灾难,但是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最终还能成立成一个国家,也实属不易,其实从这点来说,我还是十分欣赏这个国家的,而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站在阿拉伯国家那边。其实立场不同,观点就不会一样。这个民族也是知恩图报的,在二战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提供了一些庇护,后来他们也给予了很多回报。

  所以这样两个国家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那么既然有这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去学习什么呢?确实由于文化传统,历史因素,政治生态环境的差异,有很多地方我们可能是无法去复制它们的成功的做法。但是有些教育,科技,经济方面的东西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我们在职业教育这块问题比较大,相比于瑞士而言,差距在于,虽然我们号称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生产的产品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属于比较低端的东西,也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所以我们的所需要的技工人才也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和能力高。我们的那种传统的手工艺人,制作的东西不太容易量化,还没有能走出国门,被世界所认可。所以我们的问题是没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的企业,当然也没有对应的产业工人,何况我们的人口众多,很多岗位基本上都是要供给给具有高文凭的。所以,国家提出制造2025这个国家计划还是有道理的。我还记得我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专的分数是要高于普高的,还不太容易进,因为当时的中专是包分配的,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很多出来的中职生就直接进了各个单位,有的就有了对应的编制,有了铁饭碗,当然后来很多也被打破了。而当下的状况是,我们现在有些大专和大学做的就是以前中职学校做的事情,出来的学生面对的对应的企业。所以现在的中职生的状况就很尴尬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其实就是那些流水线,服务类的,需求和学校的学习是有点脱节的,所以更多的要求是学生继续升学,也是无奈之举,也是缓解了一些就业的压力,也能解决一些大专院校的生源问题。

  所以,表面上我们的大学生的数量占比是很高,但是量变没能达成质变。甚至很多人还觉得我们的国民素养并没有得到什么提升。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由于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很多人的学历问题,但是由于人文文化教育的缺失,并没有对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基本的人文素质带到多大的好处。也就是教育功能指向性,战略性本身就有目的性的问题。

  三个,面对当下的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的革命。我们所需要担心的是否会被机器取代的问题,我们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作为人的潜能,人的特性,将来才不会被机器所替代。而我们的教育中,却是还是继续那种读死书,搞书本知识的考核,还是那种翻新试题难度的考核,而不去做开放性的问题的尝试,还是要束缚人的思想性,那就是逆向而行,搞不好就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的倒退。

基于此,既然有了榜样,有了差距,有了学习的对象。我们也确实需要有一种长远的目光,要有魄力来进行教育改革。不要在被动的去改变,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很好的追随了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那么既然已经意识到到了经济转型的阶段,需要更多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的人才,那么为何不从我们的教育开始着手,逐步尝试革新,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变革的步伐。那种自欺欺人,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只是为了所谓的稳定的做法还是需要趁早杜绝!

  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确实能早日腾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