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心境,践行良知------《与杨仕鸣》读后感
磨炼心境,践行良知------《与杨仕鸣》读后感
心境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将优秀的品德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
博仁老师在原文导读中指出了良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这四个阶段也是每个人良知晋升的一个过程。
首先做到洒扫应对,提升自省自悟能力,即无意识无能力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深入的体会致良知的文化的潜在魅力。通过读原文,听导读,提升境界,提升修为,不断增强我们的选择能力和辨识能力,为培养良知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周学习文章都是阳明心学的经典。这些文章都围绕知行、良知展开叙述。这些文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明确的方向。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心境修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每一篇文章。每天静下心来读原文,听导读,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每日反省自悟。每天学习一点点,领悟一点点,进步一点点,集腋成裘,积沙成塔,随着时间的转移,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的发现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领悟到的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面对问题时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其次要做到盈科而进,不间断地学习实践,即有意识无能力的阶段。水遇到坑洼的地方,要想继续前进,唯有将坑填满,才能够继续前行。学习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了,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解决困难的中磨练心境,提高学识,提升修为,将我们的意识和能力变得更加丰满。任何事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提升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要学会坚持。在读原文时,每每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都会反复听导读,听责善,在家人们的作业中找答案,在网上搜集资料,多方查阅资料进行考证。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转化成认知的一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之中。
第三要做到知行合一,做有良知的担当者,即有意识有能力的阶段。有人说心念起处便是行。在这一阶段,人一旦有了想法就会自觉地付诸实践,知便是行,行便是知。意志力的增强会自觉的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在生活和实践当中,变成认知,变成自觉行动。有了理论的支撑,意识和行动便会变得更加地坚定,更加地自觉。
在正心班的学习中,看到家人们的进步与变化,家人们在班委组委的感召下,敢于担当成了各方面的志愿者。在老师的引领和推荐下,我加入当地孤困儿童帮扶组织,成了一名志愿者。虽然还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却已感受团体感召的力量。
第四要做到笃定前行,坚信良知的伟大力量,即无意识有能力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也就预示着我们几近于成圣成贤;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一阶段我们的知识理论几乎都内化成了自觉的行动。即使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改变我们的意志,也不会阻挡我们去践行的决心。我们会用毕生的精力,甚至是用生命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我是阳明心学的初学者,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实践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心境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如文中杨仕鸣所说:“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随着学习的逐渐推进,我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希望在学习中,能够不断的改正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做一名致良知的追随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