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2017-02-06  本文已影响539人  BOATMAN

这本书里,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句子和例子。就选择几条谈谈。

其一,时间不可管理,能够管理的是自己。确实如此。我们只能考虑怎么安排自己一天的24小时做什么,一年的365天做什么。项目管理的PDCA法则就可供参考,第一步制定计划,包括战略性计划和实施性计划,比如制定年度计划作为战略性计划,制定月计划、周计划作为实施性计划,甚至还如那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样,在每天早上制定当天的任务清单;第二步,实施,作者提出了很好的一些观点,比如:(1)现在就开始,不要拖延,这很类似广告词“do it now”,类似的话也是很多,比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最好的就是把握当下,现在就开始。(2)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白了,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有的便捷,有的曲折,很多时候,不一定能够找到最好的方法,也许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但对自己来说,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应该在用功方面着力,勤奋一点点,再多投入一点点时间,持续的走下去,总会到达某个点上。(3)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这就道出了坚持的重要性,积累的重要性,所有的计划或者理想,就像是是空中楼阁或者蓝图,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终究是空想、空谈。俞敏洪老师的序言里面也说了“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类似的古语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三步,检验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就是要有一套验收机制,才能知道计划完成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的差别,学生测验、单位考核莫不如此;第四步,总结、改进,已经完成部分需要总结成败得失,计划环节、实施环节、检查环节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实际要求,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同时,也可能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原先的计划、实施、检查环节也需要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新的形势。

其二,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说机遇很重要,机遇确实重要,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才可以萌芽,那些可以保存数千年的稻子,只因为没有遇到合适萌芽的机遇,所以沉睡了很久,但是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譬如现在给你一个免费到太空旅行的机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那也白搭。说人脉重要,好的方面来说,有人可能给你提供了什么资源、学习,坏的方面来说,有人可能会在日后给你带来麻烦,人脉需要经营,需要甄别,珍惜那些有益的,提防或远离那些有害的,但真的需要那么广、那么深厚的人脉吗?这不好说。三毛说过,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就未免太多了。

学生时代,就应该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习武者,应该跟着师傅好好学功夫,工作了,就像步入江湖的武者依靠自己的本事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对很多人来来说,毕业了只是表明学生生涯的结束,但学习生涯并未结束,就某些方面来说,毕业了才是新的学习生涯的开始,比如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职业要求,要学习理财、婚姻等方面的知识以便经营家庭,要学习新的知识以跨界生存。作者说“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是通往更广阔的未知世界的钥匙,也是提升智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钥匙。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为了和谐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是为了捍卫一个人的尊严。梁漱溟说人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内心的关系,从某些方面来说,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是为了解决好人与物的关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是为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是为了处理人与内心的关系。所以,不管是为了追寻什么,不管是为了解决哪个层面的问题,先致力于打造自己,把自己这块璞玉雕琢成一块美玉。

其三,关于“我”。有几个“我”,我愿望中的我,真实的我,我感觉中的我,别人愿望中的我,别人感觉中的我。哪一个我才是“我”?我应该成为哪个“我”?当然不能像佛家那样看空,不着相。当然,真实的我就是我,处于此时此身此境中我就是真实的我。我感觉中的我、别人愿望中的我、别人感觉中的我就像是倒影在水面的我,水面变了个样,我也跟着变样。只有我愿望中的我才是真实的我应该努力实现的我,尽管有人说过你永远也成为不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但是,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应当一步一步地靠近我愿望中的我。林肯说男人要为自己40岁之后的长相负责,就让自己来设计理想的自己,就让自己一点一滴地努力使自己尽可能地成为理想的自己吧。

根本上,感觉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自控。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七个目标品质就是: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和好奇[1],可见自控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品质。自控就是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己的大脑的主人。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除了吃饭睡觉外,业余时间是17年,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本书阐述的自控主要是时间管理方面,为了不浪费时间或者说为了不虚耗生命,确实应该学会自控,我们不一定可以像柳比歇夫那样控制得很精密,我们起码可以比过去的自己更能控制自己。

这本书真棒,精彩的地方太多了。摘录一些。1、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2、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3、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4、直到现在,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5、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6、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不沟通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们普遍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7、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个世界其实也有“心”。8、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9、快乐是一种本事。10、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11、学会听别人讲话。12、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13、相信我,你并不孤独。14、在决定是否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15、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16、林肯说男人要为自己40岁之后的长相负责。17、以我个人的体会,我非常鼓励每个年轻人能花上几年时间到国外走一走,学一学。教育的根本其实只不过是“见多识广”。然后,再用五到十年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上十年二十年。18、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19、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脚步,那么我们未来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20、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参见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90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